在最近出席2014年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上,马云发表演讲时,话题谈及创新和教育。关于此峰会中新网引用台湾《联合报》的报道说,“台湾人把念研究所这件事情当成必备的学历,但马云并不认同。‘MBA我确实不喜欢’。他说,过去阿里巴巴曾送很多优秀员工去企业管理研究所(MBA)进修;但本来很聪明的员工,完成学业后‘都傻了’。马云说,这些原本优秀员工在MBA课程中学了太多的成功故事,这让他们回到职场后脑子都有问题。他鼓励学习多一点失败的故事,去思考前人怎么克服困难;更重要的是,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想了就要付诸行动去改变。”$ z: e7 `0 W8 i8 ^4 S- c: f9 h
0 X$ m$ C8 h _% C, k1 P
多谢各位看官大人读完上面这一段,因马云最近曾在微博上抱怨,媒体对他的话断章取义,导致他“每次吹牛后总是很后悔,怕误导伤害更多的人”。所以这里特意原句照搬冗长的上下文。
- o, O% r1 {: N6 z9 Z6 n. w. ]6 v# \3 G
您瞧,马云的一番话,“上了MBA回来会变傻”,是不是看着特扎眼?话说,读完MBA真的会变傻变笨吗?不但上述几类人要跳出来反对,笔者周围多位出身于名校商学院MBA的人士都绝对不会答应。
9 J4 U3 }1 A; N" o$ r* M7 a) {4 m) t/ h1 a
曾经的一位采访对象A君,曾任搜狐公司销售部全国渠道中心总经理,在搜狐工作了十年碰到了职业天花板,30岁刚出头,自称在平均年龄28岁的搜狐觉得太老了,对未来很迷茫。经别人推荐,遂于2010年攻读国内首屈一指的商学院。短短两年,颇有脱胎换骨的感慨,还没有毕业,就受邀加盟3G门户出任首席营销官。
1 S3 v" Y9 v1 r6 |
& o* O5 b" v+ _. P( e% s 不过,到去年年底,A君发现离自己向往的移动互联网还有距离,就辞职创业创办了集萃移动,期望打造一个整合自媒体、新闻客户端、手机视频、微信营销等资源的移动平台。今年夏天,集萃移动被乐视收购,又加盟乐视成为乐视网的首席营销官。按他的职业目标,这算是成功实现了向他心向往之的互联网最前沿行业的跨越。
# N3 a+ E# J4 U0 ]7 p* O1 m+ r% ] ?5 C! U4 n
A君MBA毕业后,对商学院恋恋不舍,还继续攻读了该校专门针对校友的课程项目。
5 C! {, c) P" _/ G8 I5 t g5 H3 ?, p( z0 c7 n" `! }5 p$ v9 W
同学B君:毕业后分别在香港知名公司做过销售和企划,四年后脱产攻读某大牌MBA,期间在海外某私立名校交换半年。MBA毕业后在国际知名咨询公司任项目经理,成了国际飞人,多年后又跳槽到国内某一线电子通讯品牌企业任高级项目经理。
. K( {+ D7 Q# [( \% [ `( w* p9 _9 l
前同事C君:大学毕业后的前五年做医药销售、某国际零售公司市场经理。职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期待迎接新挑战,在怀孕期间攻读某知名高校商学院。读书期间,因怀孕拒绝单位异地调配遭雇主解聘,C君将雇主告上法庭,拿到6倍工资赔偿。毕业后,她顺利进入当时非常火爆的投行工作(金融危机前)。读书、生孩子和职业转型在短短两年内同步完成。
) E! l* H. o& G O$ m
+ @* J& T5 |8 k7 G% T3 M 他们的故事纷纷在印证一个事实,读完MBA有没有变傻,这个评价过于个人化,至少对他们来说这肯定是个有价值的投资,而且他们个个自认为收获很大,事业迈上了更高的台阶。别说其他,就拿最庸俗的判断方法,各商学院最着重宣传的MBA毕业生薪资涨幅看(众所周知的原因,笔者无法了解朋友们读完MBA之后身价涨了多少。)就颇能说明问题。9 _" b1 y. m+ C$ b2 A" z3 N; l
3 z$ x* m0 M7 K3 y& s1 E/ L
2014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2014年度全球商学院MBA排行百强榜数据显示,中国MBA毕业生薪资涨幅远高于欧美毕业生;中欧、北大光华、交大安泰和复旦等4所内地商学院在薪资增长率指标方面表现突出,均超过150%。! L. C' v2 E7 Q H; p% q
# \. q5 d, C: o' Y, x8 P “MBA可能是一种障碍”
0 |/ Y; s( c! s$ S! O. n) B# Z" k- R- E& d X" J
写到这,读者诸君若以为我写这篇文章只是劝解人去读MBA,那真是大大的误会了。MBA毕业生们都自我感觉良好,个人价值大大提升,为啥马云要对这些阿里的MBA生下此狠手,暗藏如此深刻的偏见?" E0 b8 q" i+ e" R
8 X$ H1 K/ m! R: J& y 其实,马云对MBA的傲慢与偏见不是一天两天了。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说,阿里巴巴网站创建初期,马云认为创业人员只能担任连长以下的职位,而团长级以上必须由MBA担任,结果12位高管队伍中,除了马云,全部来自海外MBA,后来几年,哈佛、斯坦福以及国内高校的MBA,95%被马云开了。原因是在马云眼里,“他们口才一流,执行力末流,讲起理念来头头是道,但需要他们发挥价值,比如企业应该加强管理的地方,这些MBA却往往无从下手”。7 E' N9 o0 v: o9 ~& x
" k; T. w% [8 m7 r& f- l+ U! M
而这次马云对内部员工去商学院回炉重造的吐槽,也如出一辙。读MBA是学的是别人成功的模式,而“别人成功的模式并没有意义,而是要有失败的经验才会真正学到东西。”, M u5 |3 l6 ], W
4 E/ U; }4 y) g 百度李彦宏跟马云有同样的偏见,他在招募员工的时候,与其选择上网成瘾的“网虫”,也不爱MBA学生,因为他认为:“网络上的知识比书本更新、更及时。”
/ M; n, D) t" s! k9 f' {7 Y' ^+ G o# M) K/ \6 i$ W) l; t
在阿里巴巴、百度等这些处于互联网最前端的创新型行业企业,或者像马云的上帝们——中小型创业公司,MBA有没有用武之地,一直就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 U/ M8 }* H# \
' w5 ]2 f: z# F( `% o! ^+ u. o 曾经有一位创业失败的清华的MBA学员,勇敢地现身说法,痛陈创业血泪家史,告诉读者一句颠覆三观的道理:对创业者而言,“MBA可能是一种障碍” ,他甚至因此而怀疑培根的那句至理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他说,知识不是力量,就像汽油不是发动机一样。" g2 q- ^/ {' X# N' \1 u
; [. z0 l9 r, S
作者在文中说:“面对问题时,我们(至少我 )倾向于用别人教给我们的理论框架分析问题,分析得越透澈越放心,结果可能离本象越远。我现在相信,任何伟大的决策不会是分析调研的结果。调研再充分,最后的一刹那还是靠直觉。”3 V0 @1 ]5 v6 c4 \5 _! `6 \
3 L( |: X/ Q, g8 a5 h
他还说:“让我担心的是,长年精于企管理论学习的我们,是否正逐步被戴上一副眼镜,而逐步放弃自己的商业本能,或喜欢总结理论,在抽象为理论的过程中忽略了事实的全貌。理论学家和实践学家本来就是两路人。”% C3 y m( l1 k- k( G) n, ] s
- m1 J9 K7 n4 B3 q U 这位创业碰到难题的MBA学生的说法,有过于感性的部分(MBA学员创业成功也有不少嘛,欢迎读者朋友分享你们身边的故事),不过其中有些内容也不是没有道理。理论学家和实践学家本来就是两路人。就是在12月6日,马云在北京浙江企业商会换届大会浙商大会上炮轰经济学家,“企业家要是去听经济学家的预测,你的灾难就大了。” i9 w8 m% F8 n9 N4 s% I
0 C7 {/ i1 B( T/ N. \4 h
听到这句话,您是不是觉得耳熟?对2008年金融危机有深刻印象的人会有记忆,2008年7月,全球金融危机前夕,最早喊“过冬论”的正是马云,而不是经济学家。那一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c \5 G5 @. k4 R. Q
' J6 f* v8 q: K9 _ MBA不该脸谱化( L% v8 y2 m7 w! X, i! y
% U4 u1 e1 |7 a1 G: x7 W/ w ~% I6 T- j MBA号称职业经理人的摇篮,能提供基础的商业运作知识背景,几乎所有的商业院都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能报考。但具体到文头马云所说的,读完MBA的员工变傻了,一般会有两种可能:第一,如那位创业失败的清华MBA所说,MBA课堂所教的理论知识,面对现实周遭的企业难题时,发现都是空谈,没有指导意义,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r6 i* ]4 Z; L! F
7 s! ^7 E3 e: c$ r6 g, ^# j" V
另外一种可能,因为MBA的高昂学费和光环,读完MBA之后,个人期望值抬高了,做事心态上也可能会有微妙变化:如果不是单位报销学费,自费念MBA的要考虑回报率,更加急功近利了,很难再沉住气稳扎稳打;另外那些回到原来的公司的MBA学员,行业黑话增多了,与企业员工之间沟通成本增大了,难以适应新环境也再所难免。
* j9 M+ N! e3 S2 I7 |+ z1 M0 s
, S. f; |( H% z0 g- A
" s4 b+ @9 ?: x* a
3 Q# B& J% y&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