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际关系] 中国产业的全面性导致中国同许多发达国家竞争而不受欢迎

[复制链接]
无尽传说 发表于 2017-1-29 22: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宁南山2 d  o. l5 U' Y5 r1 d0 T

3 Z5 `6 c& D: d- [+ R8 B  P  为什么中国在国际上不受待见?一个帖子火了!
" j! n. g$ _2 X, T+ @+ s) n1 n4 w1 {% q( X# S
  以下是该帖原文:
) c& `" O( l2 [4 x  n$ v- u; ~6 b1 O; J
  这个题目应该改成,中国为什么不受发达国家待见。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是一个奋发向上的国家。过去100年,由欧美澳日组成的发达国家俱乐部迎来了为数不多的成员,其中人口在千万以上的更是寥寥无几。例如韩国,只有五千万人,而且其产业主要冲击的是日本,所以列强还能忍,中国的体量是韩国的20多倍,从欧美到日韩统统受到冲击,发达国家会怎么想?4 Q$ M" b- L/ N6 R6 E
. @* ^0 {: Y% c; ~
  中国给发达国家带来的冲击主要是3点:8 D) S" P, |( u3 r8 Z2 _7 P! c
- f9 [: P0 L5 a& W- O, k" Z
  一是中国产业的全面性,导致中国同许多发达国家有竞争。
& U, U4 ^6 |: B8 L5 F& m- c8 p- P! H$ ]0 B
  西方文明+日本文明总共十几亿人,就单个国家来看,其人口体量无法支撑全面工业。因此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是在多个发达国家之间分工的。
2 ?: Z1 }5 Z  m/ Z# z/ C3 V/ C' Q5 v' t  M8 W" T. M0 M9 {' u7 p4 K6 y
  就拿美国来说,造船工业只剩下军用造船,民用造船基本退出了世界市场竞争,游轮买欧洲的,商船买亚洲的,也因为这样导致美国军舰造价奇高无比,造船厂没有民用订单,都靠军队养,美国军费为啥这么高,相当一部分就是这样被用掉了。  y! X. j' e; {* \2 ?

2 K4 u8 j0 c* I5 W8 H  再比如德国,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芯片制造和封装,液晶面板这些产业都比较弱。
2 ^; H: ~( w1 K( ~+ e- p  l! N
  再比如日本,卫星导航,民航客机,航空发动机,智能手机芯片设计,通讯设备,无人机,互联网这些产业普遍较弱,航天工业没有全球航天测绘网,载人航天和空间站。
' @2 h1 U* b6 k- B# n/ m3 b- G" p5 G2 r
  再比如军事工业,美国一家独大,航空母舰,四代机,超高音速飞行器,无人机,洲际导弹,核潜艇,这些主战武器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h% f) a9 I9 V9 D) h. b# X

) c7 s5 X& r6 N. d: y  而中国呢,上面列举的十几个产业全部都有,而且都不差。除了这些高技术制造业,技术要求相对低端的玩具,服装,家具,水泥,玻璃,纺织等等产业,美日德这些发达国家早就放弃了,而中国照样通吃,而且占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份额。2 ?% z4 R  w9 `* `1 U+ k3 Y0 Z
9 O4 w" [  R: X
  第二,中国工业不仅是个全能型选手,而且许多产业都能进入世界前五,很多是世界前三和世界第一。
7 S. t/ b% Q7 N! x& p) k) A; f& P4 v4 M
  想象一下,有个人参加奥运会,从游泳,跳水,篮球,跑步,跳远,足球,自行车,马术,摔跤,拳击等等所有项目都能进入前八名决赛,而且还能拿下不少金牌,银牌,铜牌,第四名……那这个人该是多么的牛!" C- G) t# o! M' t0 u5 a
* w' l' l0 e- I1 [0 a6 r! _
  再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国凭借着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等同样紧追美国。以云计算为例,德意志银行2016年5月公布的报告,世界三强是美国亚马逊,微软和中国阿里巴巴。  B# t4 T  H' s4 Z
- M7 j$ s+ n, ~( c
  比如液晶面板,论产值和利润中国仅次于韩国,普通人印象中牛得不得了的日本液晶产业,现在只有JDI一家,份额不到全球10%,2016年还在裁员……
3 a  t7 V1 W) G  A  g9 u, O: c4 b/ S7 A+ S" t0 K# K6 R
  比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国,美国和韩国三家垄断了世界市场,中国至少排在世界第三。2017年中国手机品牌世界份额预计合计超过50%
- y1 T2 S. E. `6 q! c( a+ d9 J" {
  再比如造船业,世界三强是中国日本韩国,中国份额排在第一。
7 D. l# H& y0 K4 i. Q, i
7 B$ b% z3 ?& G0 w  d$ k+ o& z  再比如家用电器,中国,韩国,欧洲占据了世界主要份额。再比如通讯设备产业,华为、中兴蒸蒸日上;民用无人机方面,大疆在技术和产值利润上都名列前茅。" f# K8 I% ~  S# v& |( M8 f8 l7 g

/ d4 I/ k$ v% m5 ~/ c  再比如服务器,2016年Q3全球出货前五惠普,戴尔,联想,华为,浪潮,都是中美企业,日本和德国都没有。
' D; R7 ]: e+ h* Q, y1 i: j% Q" }, ]) `/ J  X& n8 ?
+ C2 V2 Z6 ]( W2 x$ ^

/ r$ H4 x7 a- O: {3 E1 j2 @( \
% |8 k" @2 D, I6 I
& e+ {" i: I8 O# u$ d& k3 L' {" J
: c/ l. \- \; v3 k1 ]' @9 K  L  再比如海洋工程装备,主要包括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全球市场是被中国,韩国,新加坡三强把持,中国占全球份额35%,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全球钻井平台超过80%是中国制造。海工装备美国,欧洲,日本基本都没有什么份额,中国主要就是和韩国新加坡竞争。; ]) U( S, m% f( G6 c3 B9 \0 x

9 p* |8 r( p, g) n4 o2 G  第三,在全产业链和发达国家竞争的情况下,中国工业还在高速增长,而发达国家增速放缓。; B+ A9 A9 o. X! \0 s' \* F
3 @7 C! o9 `$ V7 k& g, V( V& g
  中国和发达国家人均工业产值最高之一的日本对比,2015年中国人均工业产值已经是日本的40%,保持6%的增速,中国人均工业产值追平日本并不遥远。
& R: x- Y) x  x* \3 S9 {
  U% i5 J, I7 f& q0 b0 E$ s" F  液晶面板排在中国进口主要工业品的第三位,而到现在包括液晶面板的核心材料和生产设备在内,例如玻璃基板,偏光片等,已经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液晶面板技术的下一代OLED显示技术,中国目前进度仅次于韩国。6 @8 w9 i/ Y0 U

' k$ n$ x$ T0 q' T* X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进口排在中国进口工业产品的第二位,国产汽车自主品牌势头已经起来了,国内各大车企对汽车的投资也是天量,这个产业也在逐渐向上攀爬。
3 p! y7 l1 K2 p; n
( n# G$ k" v: D8 |. Z7 z2 w  集成电路也是我国产业链条上的最大缺口,这点我们还在起步阶段,虽然芯片设计已经有海思,展讯,芯片制造有中芯国际,芯片封装有长电科技等,集成电路产业也在以20%的速度发展,但是总的行业投资额并没有超过发达国家,而且技术差距还很大,因此这一行业的竞争还将长期化。; O: r4 K) O% p% R* e4 @

, e- \* U( C& \+ ]% y5 s5 c6 T' T/ Y" b* f% E4 [5 }' s1 q" |
5 `% }1 Z8 P+ F3 D; V! g3 O%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无尽传说 发表于 2017-1-29 22: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举三个例子来说明,过去15年发达国家的产业是如何被中国挤压的。
5 `. a# d1 g; s5 g2 l# b& @/ Q
; B/ G: V: b4 ~, a; v  举例一:安防系统
# \) _  `3 i3 y0 `5 H6 B: [  J4 C8 y
  2000年以前,全球视频监控安防领域,都是被美国霍尼韦尔,泰科,德国博世等少数欧美企业垄断,是典型的高科技行业。我们80后小时候看到美国电影里面,都会有视频监控室的镜头,现场直播一览无余,当时觉得牛得一塌糊涂。
; d. a$ r6 C  G! y5 q" Z6 u
# [# A9 \% q' c# U  2001年,中国成立了一家叫海康威视的企业,仅仅6年后的2007年,这家中国企业就进入了a&s评选的全球安防50强。那么八年后的2015年,海康进步到什么水平了?
: x4 ^/ ]/ S7 U3 F* S4 V+ F3 J$ s# ~+ P+ G$ K
  根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HIS 2016年7月发布的2015年全球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CCTV和视频监控领域,海康威视2015年全球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16.3%增长至19.5%。排名全球第一。不要以为海康的市场只是在国内,在海外的增长更快: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6.2%增加到2015年的9%,海外业务增长高达50%。+ H& h0 T- n# X6 T4 L9 ]
8 H/ z% @2 j& x. C7 w& {: t
  我们保持高增速,就意味着欧美企业的份额又被降低了!
2 ^# z) P3 @2 k0 s9 C+ A  Z: R- t7 k. S4 S" ~
  有的人,总是对中国制造极为苛刻,动辄就是中国制造都是低端,没有核心技术,一提起美国日本就是高科技,质量好,掌握核心技术,高端。实际上,中国制造科技企业净利润达到甚至超过苹果公司水平的公司也有很多!! v4 V1 S& J% @' E6 d. {0 \
4 ^$ N  E. X; f; f
  有的人,一提起中国制造,就条件反射地说中国公司技术不行,管理不行,质量也不行,既然都不行,那为何能在全球竞争中能够步步紧逼欧美日企业抢夺其份额?9 _- p3 F) w! V" M% N3 ^* w
- [/ E. Y& l7 t) I, o8 O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很多行业,我国的确还落后发达国家,但同样在很多的行业,我们在技术,管理和质量上一定有超过发达国家同行的地方,不然何以能在竞争中不断胜利?3 S4 z8 I7 }8 `1 X
- ~2 {, q& M0 I9 ~1 \+ o+ R( x& L
  举例二:光伏产业/ L6 C! e9 Z8 N
: \0 ?6 h( k, G
  中国光伏产业绝对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 v* B# N' ^- ~& o* m# z2 z* s8 R: G$ v* B" n  W' T
  从中国企业大举进入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光伏产业,到把国外主流生产商全部打垮破产,中国企业自身也遭遇多年全行业亏损,然而咬牙坚持,凭借着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全产业链降成本,最终实现全行业盈利。这中间故事的精彩完全和中国液晶产业奋起的故事有一拼。$ O) O8 P5 n/ p" v" j
7 b$ d3 M/ R2 G7 z4 w5 H: u
  中国光伏产业的故事完全体现了中国产业人前赴后继振兴实业的精神,虽然中间大量的过度投资一度造成了全行业产能过剩和亏损,然而中国的有钱人拿钱投制造业,即使失败了,也比炒房炒股要好上千万倍。1 B, M. J, n, I: K$ n
. Y2 T& i1 e4 s
  2005年,中国份额只有全球11%,光伏组件的EVA膜,光伏背板材料,光伏玻璃,硅片,硅料等基本全都依赖进口,中国只拥有电池片制造和组件生产技术。# y( k1 a* [3 b

5 {* o* U* G+ G' P5 q  光伏组件的原料是高纯度的多晶硅料,需要99.999%以上的纯度,2005年中国还不掌握硅料提纯技术,2005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只有约80吨,仅占当年全球太阳能电池耗硅量2.87万吨的0.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所需的多晶硅近乎100%需要通过进口解决,以德国wacker,美国MEMC,REC,日本三菱等多晶硅料企业凭借着高纯度硅料制造技术赚取了大量利润。
* e. l. W& p& @9 g
; r( k( Q( I2 e2 o% m; l( p  2005年,全球多晶硅硅料价格仅仅30美元一公斤,而到了2008年,随着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入光伏产业,多晶硅硅料价格竟然冲高到了超过400美金一公斤,由于中国组件生产商集中在下游环节,外国供应商赚取了大量利润。
, e4 @; t$ V5 i4 ?* M! I$ b
5 a* I+ W2 [$ `) r2 t  中国公司当然不会甘心被人卡脖子,突破太阳能级高纯度硅料生产工艺后,也开始大举进入多晶硅制造环节,到了2015年,中国高纯度多晶硅产量16.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34万吨的48.5%。全球多晶硅硅料价格,也从2008年的超过400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100元,2012年下降到50美元,2015年下降到20美元一公斤。5 S- W2 K% q# [0 U+ U5 \

& ^6 D1 A  u' i8 R/ l) C  我国现在每年仍然会进口部分硅料,但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进口价格低,外国供应商在工艺上领先导致生产成本总体仍比中国厂家略低,因此可以低价供应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天量产能的存在,外国多晶硅厂家已经无法随意提价,一旦提价就会激活更多的中国产能。
) }3 E' E3 ^# A  L  v
6 L1 D. ?2 Y, U' |- r  不仅是硅料,中国公司还突破了用硅料制造硅锭,把硅锭切割成硅片的生产工艺,下游的三个环节,硅片,电池片,组件,到了2015年,
; d% [2 g$ z+ f) |# n3 Q( m  z! L: h- P& p4 w/ X" m
  中国硅片产量48GW,占全球总产量60.3GW的79.6%;4 c" e! V' w  [) a) ^! f6 s, ^- Q
' v1 y# R1 S( v9 A
  中国电池片产量41GW,占全球总产量65.5GW的62.6%;' v. a9 e7 |8 O) L

" {7 w  Q' m% e  中国光伏组件,也就是太阳能面板产量达到45.8GW,占全球总产量60.2GW的76.1%。2 x% G' S8 Q. e( f# \
5 p+ C4 v: \/ u5 g* D7 Z
  上述包括硅料在内的四个制造端主要生产环节产量均连续位居全球第一位,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已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 b5 q- Y  K7 t1 m$ V

0 q7 c, H: F2 E- K9 P  光伏产业的全球龙头是德国,一直到2008年,其全球市场份额还是世界第一,在中国企业的竞争下,德国光伏产业几乎全行业衰退。. S$ R6 b$ X$ C# x8 v0 R

+ S/ p3 p7 |7 _  r' _( k  不只是德国,日本光伏组件本来是被京瓷,夏普,三菱等日本本土品牌占据的,2011年,日本本土品牌还占据了日本90%的光伏市场。
. [: X4 y) y8 v( O
/ w6 P6 A3 l8 v4 ~9 E. t% }6 x  6 _: M9 a" H# X; ]

  r7 W" n+ y- c, z/ Z, B
3 v5 g7 _7 _3 ~  O0 K
! a2 p  r* c( D$ ~, n/ J  而到了2014年,日本已经是中国光伏组件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本土的京瓷,夏普,三菱等光伏厂家,不仅无力在海外市场和中国竞争,连本土市场也被蚕食。9 ~1 a0 ^, L! j5 \# K1 \6 S
- N# s9 Q: V2 X3 R2 g+ e4 k
  举例三:空调
5 E/ y7 l6 Z" v6 V$ r3 q9 f- e+ B6 O6 m  R" Y
  2004年,中国空调的龙头企业格力电器实现销售收入1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37.74%,实现净利润4.20亿元,比上年增长22.74%,净利润率为3%0 m% D- g' ?' u8 _, K" r
( Y0 \- y, K9 `0 d. m
  而到2015年,格力营收977.45亿元;净利润为125.32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3%。10年间收入增长了7倍,利润增长了30倍,净利润率提高了4倍。* B( \5 l+ L- \7 H& _! l
7 G* K# b$ T  h+ {. r7 {
  格力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也增长到了2015年的23.1%,跃居世界第一,同时期美的,海尔空调的全球份额也在增加,那么谁的份额被抢走了?欧洲,美国,日本的家电企业。
$ D" q' U- v# {
6 W9 Y2 w! ^, t+ _7 c6 a  中国空调产业曾经产值和利润都远远不如日本,而现在产值和利润都大大超过了日本。
0 d8 v- F' x* B: q) [, I1 z; `" w1 R4 P: Z& p+ f6 u# k
  中国还在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份额,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格力空调出口增幅高达17亿美元,增长24.5%。如果算上格力在巴西等海外工厂的销售额,格力来自海外的销售额更高。世界空调生产企业主要就是中国韩国日本,格力出口的增长就是在挤压日本韩国的份额。
/ H1 R9 L- ^; Q& p5 z( b$ F7 X) n0 z6 ^. s$ {1 o# X
  中国不受待见,当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奋起挤占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利益空间,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一个问题,中国的发展不能同世界成为简单的零和游戏,必须共赢才能走得更远!
$ G8 F+ l8 I: h: G7 R# E# F7 `. h- O/ P: N
  我们也要认识到,到目前为止,中国产业的许多进步属于跟随型,领导型成就比较缺乏。
! Q" C5 F3 ~( ^0 k: M2 `; j
& |( i( I/ z/ M3 w/ A2 k: i  我们发展的目标是要成为领导型国家,能够在无人区开辟出新的产业,自己受益的同时也让全世界雨露均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科技实力!我们,准备好了吗?
" x! m5 [0 M+ Z. n
* M9 o' R) I1 [" }) `2 Q  L0 S. R  原文有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旧工是a 发表于 2018-9-30 08: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4-6-2 22:05 , Processed in 0.0238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