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苟延残喘,已经无药可救坐以待毙了
: d2 Y9 M0 A H/ x3 X( ?: P* V7 C& R+ u3 I
据“今日俄罗斯”(RT)当地时间2月24日报道,萨尔瓦多总统纳伊布·布克尔(Nayib Bukele)警告美国保守派称,美国经济是建立在无限量印钞的这一“闹剧”基础之上的,而当泡沫“不可避免地破裂”时,西方文明将会崩溃。刚刚在2月初以高达84%的得票率赢得连任的布克尔,2月22日现身在美国马里兰州举行的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6 T# J. q8 w0 H0 ]
) ~: n6 y: R& ]# H8 w% }8 v+ d
布克尔因采用比特币作为法定货币,并以铁腕手段打击帮派犯罪而受到美国右翼人士的推崇,他在当天演讲结束时,呼吁对美国经济进行大规模结构性改革。' X% L9 I! |- `$ }9 V% Q9 {
5 f3 I p8 j$ O, F8 T u
“保守派总是告诉我,问题出在高税收上,但是他们错了。”布克尔认为:“真正的问题是,你支付高额税收只是为了维持在为政府提供资金的错觉,而实际上你不是。”随后,他描述了美国政府是如何通过美国国债获得资金的,美国国债是由美联储用印钞购买的,而国债本身是由债券支持的。
; E0 h. @8 b' u8 X& U. C4 P4 ]& V
0 w a w5 e+ j5 i( H“(美国)政府的资金来自印钞,由纸支撑的钞票,一个泡沫将不可避免地破裂。”布克尔补充说,“情况甚至比看起来的更糟,因为如果大多数美国人和世界其他地方意识到这一闹剧,对你们货币的信心将会丧失,美元会贬值,西方文明也会随之崩溃。”
' H7 `+ C7 d( D0 h8 k3 R9 h/ e+ E
“如果下一任美国总统不采取必要的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泡沫迟早会破裂。”布克尔总结道:“这将需要对政府进行从上到下的全面重组。”, y; e* \" T' {/ c4 r" n
% j9 `. d, L7 \8 U5 A3 K
RT指出,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背弃了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取消了黄金对美元的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可以以固定汇率兑换黄金。自那以后,美国国债就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从1971年的2320亿美元飙升至今年年初的34万亿美元。
5 M- o" {* Y* s/ p: Z# O5 d4 N X0 h6 j4 i
去年6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抬高债务上限、削减部分开支的法案,从而推迟了灾难性的债务违约的发生,这一协议将持续至2025年,届时可能还会续签。* ~4 [" @3 r7 _0 H7 M* H* [7 J0 o
4 o. ]' w# _3 g+ X+ f! g7 t4 f. W4 C7 @* _2022年6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过去两年间美国“印钞机产量史无前例”,通胀是美国金融部门判断错误而导致的,他们自己也承认了这点。他指出,美国金融部门认为,由于美元是世界性货币,因此会像从前一样,通胀将在世界经济中消散,在美国不会引起注意,但事实证明,情况并非如此。: v$ C- X7 ?1 V+ ~; i
9 M1 X) P( C8 b6 s( p2 p* }
对于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RT介绍指出,其最著名的执政成绩是将萨尔瓦多的凶杀率从2019年当选时的每10万人中38人降至去年年底的每10万人中2.4人。他在2022年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监禁了7.5万多名涉嫌帮派活动成员,这一镇压行动遭到了“自由派非政府组织”和“人权组织”的严厉谴责。
/ g+ j- \6 f6 i3 x" b" C4 D+ ~* s2 V7 Y6 a+ d b! s
正因如此,布克尔是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批评者认为,萨尔瓦多政府采取的大规模拘留措施不可持续,且可能不符合“程序正义”;而许多萨尔瓦多民众则对“扫黑”行动表示欢迎,布克尔的民调支持率达70%以上,远高于任何竞争对手。, V- c+ H3 K9 j7 ~$ T
& X: Y2 }) z. R B* q2024年是拉美大选周期的收官年,布克尔的连任胜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拉美选民右倾的政治倾向。去年7月,《洛杉矶时报》曾称,“拉丁美洲出现了一名新的右翼英雄: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并形容他是一名“莽撞的年轻独裁者”。对此,布克尔本人则发推文回击美媒称:“为什么主流媒体这么惧怕我们?难道你们没有意识到,行为越来越像邪教的人是你们自己吗?” b/ C% l; u b( @3 N1 k( e
/ z9 z" `( n8 U; H& E“萨尔瓦多人民已经觉醒,你们也可以。”布克尔2月22日在CPAC会议上对台下的右翼人士喊话。他指出,美国城市街道上的犯罪率和独品使用率正在上升,他呼吁保守派“奋起抗争,夺回国家”。
; {! F8 ^, B5 a3 W0 _$ D0 Q1 m6 ?6 c2 U m0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