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针锋相对的研究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O$ ^/ k/ [- p' }2 t( K% @7 K2 \+ u+ M
《自然—食物》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倩、副教授孙中孝课题组等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定量分析揭示,在欧洲采用植物性饮食可以提高食物系统韧性,抵御突发事件带来的食物供给负面影响。% E/ {3 K; ^" H: C. I _
: f0 @* r" ]4 q少吃肉能缓解粮食危机吗?/ }1 J4 \/ E* B. U* e7 V/ N* Q. Q' }
( V- J! j# ^/ i' `" C- K6 k& h在欧洲,人均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量分别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和3倍。那么,从动物性食品消费为主转向更多的植物性饮食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是近年来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 Z. r, N* F# U6 ]: ]9 }
& P4 R- d4 {4 S% ?. f/ I# a* T论文第一作者孙中孝告诉《中国科学报》,此前他们一直在关注食物系统转型的定量研究。有很多研究证明了植物性食物相比动物性食物更为可持续。但此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膳食结构转型对于生态环境或者动物福利的影响。
& i+ P" N2 H- c
7 I/ O5 u% s/ A% m! h“我们这项研究在关注膳食结构转型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还重点关注了对粮食安全韧性的贡献。”孙中孝说,任何一个健康的系统均具有一定的韧性,粮食系统韧性是指粮食系统在遭遇外部冲击时的风险抵御能力,以及在遭受损害后的自我恢复能力。
1 l3 N$ [; }/ c/ J
' o1 I. w0 W! ]; s3 W论文通讯作者张倩告诉《中国科学报》,欧洲国家食物系统在供给侧和消费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仅以欧洲境内的乌克兰为例,它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黑土地,占全球黑土总量的1/4,面积是中国东北黑土区的7倍还多,具有“欧洲粮仓”之称。2021年,乌克兰粮食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三。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约占全球的30%,也是欧洲最大的小麦供应国。除此之外,俄罗斯还供给了全球20%的化肥。欧盟进口谷物和植物油的1/2、禽肉的1/4均来自于乌克兰。
( f& p; h/ c$ j3 ?1 G0 C, ]8 ^) [6 \" T' R' H$ l ~
然而,俄乌冲突影响了全球食物供给,欧洲国家食物系统所受的冲击非常显著。4 y7 p/ B \% I& E4 G$ C
5 X! ]) }; Q1 [* A1 l4 B2 }) ~! E为此,欧盟委员会于2022年3月23日提出了一系列应急举措,包括5亿欧元的农业援助、放宽成员国对本国农业补贴的法律限制,允许恢复成员国对于化肥的补贴,暂缓执行部分农业绿色转型的欧盟法规。
, X4 a3 @- |' U. o5 m6 R/ `. ]- e# p3 k1 j; X6 o
其次,欧盟也在与成员国协商,调配共同农业政策框架下75亿欧元闲置资金用于补贴农民。欧盟委员会还提议重新恢复休耕区或有机农业预留地的粮食生产功能。1 v8 p1 V2 m0 S7 x# E7 s
3 ]# d3 D# d G/ a) }然而,有许多科学家对于这一做法提出了担忧。他们认为这种应急措施会破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食物系统转型才是一种比较好的策略。
' [$ }- s+ L" |7 G* A: s! f" \3 y6 R( C1 I# }+ S9 P# g7 o' l* B% Z, P
食物系统转型益处良多
2 B' M5 e" q& F+ G: v: a$ `5 t+ p$ J' G; V
该团队通过定量模拟分析发现,欧盟27国和英国如若采用EAT-Lancet的饮食结构,释放出来的土地资源总量接近于法国和英国国家面积之和,相当于2019年欧盟休耕面积的5倍。" H& F5 h! L. {* V7 y
- S* B. J' B2 `9 M2 }0 V
EAT-Lancet饮食结构是EAT-Lancet委员会召集来自16个国家的37名顶级科学家(学科领域包括人体健康、农业、政治科学、环境可持续性研究等),在综合考虑人类营养需求和可持续粮食生产,为粮食系统制定普遍适用于全世界所有人的科学膳食的首次尝试。. a d( M# a3 e9 \
3 u# y& o. l5 c) \0 o# L3 H" N+ w4 _相比于欧洲现行的饮食结构,在EAT-Lancet的饮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的占比减少,而植物性食物占比增加。0 Z8 y3 s3 S* d8 _- ^
( i+ p" d4 b! P) D6 W# e张倩进一步解释道,如果要生产与俄乌两国出口等量的农作物,只需要用掉这些被释放出来的土地中的15.6%。
% u0 ]5 X. o* j+ {' `' ^ g
9 k8 J0 y, e2 S* Q5 i同时,食物系统转型还会节约41亿立方米的淡水,减少约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直接碳排放(接近于法国每年的碳排放总量),增加约174亿吨的碳固存(接近于欧洲6年的碳排放量)。
2 b0 b+ _8 f- o9 t+ C5 x" K; B9 z& e; `
“这一研究是从消费端去影响供给侧的。”孙中孝说,由于膳食结构的转型,导致食物消费减少,从而缓解粮食安全的压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和提升整个食物系统的韧性的。+ g2 Q- c" w; ~$ _+ G6 ~$ U2 v4 X
) R6 y3 k; v- ~$ z, |9 r$ H
张倩强调,相对于动物性饮食习惯,植物性饮食可以极大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证实了饮食结构的转变有助于缓解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压力,应对因气候变化和突发事件叠加带来的全球食物价格上涨,提升食物系统的韧性。”( [, S6 \2 |) Y; y+ b
" c2 ?/ B0 A* j4 ?5 D: |% _行胜于言,践行“大食物观”2 Y' ~! Y2 e! B2 \
) C& V$ D" e+ f, u' g
除EAT-Lancet饮食结构之外,全球还有很多其他的饮食结构推荐,比如地中海膳食结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等。+ @8 f r+ s" j* a/ |
/ t+ z% B% z% R1 P/ {, |孙中孝说,我国刚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了八项准则,很好地总结了膳食结构和消费习惯改变的方向: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 }# {% B: P2 Y7 K, M% X9 S ]$ {2 B9 K; }" k
“膳食结构调整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比如不同宗教文化、年龄结构、基础健康状况的差异等。而且,膳食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公众对于健康饮食和环境友好型饮食的充分了解和认识,是更好的转变的第一步。”张倩说,他们现在所作的研究工作,就是希望能在食物系统的环境影响和转型发展方面提供给大众一个科学的证据,怎样吃的既有利于健康又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也就是让大众了解更可持续的营养膳食结构转型。9 h. H) g% A2 W" T) X1 a
$ ~# m& \5 S/ K0 o- {, j: p
同时,论文建议,即使有一小部分人率先开始行动起来,也会对保护环境做出巨大的贡献。
3 N O# |2 E1 L0 l4 z4 k: M5 ~- M0 {6 T: [: J1 ~+ t+ {+ Z B
这项研究从消费端的视角,为我国践行“大食物观”下的食物生产布局、耕地资源保护等提供了新思路。张倩强调,纵然消费行为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即便少量减少动物性食品消费也会对环境和粮食安全产生帮助。行胜于言,最好可以早一点进行膳食结构的合理调整,而不是等到损害已成定局,再被迫做出改变8 Z- n' h& y( j) s/ _
3 ?* t& m2 w4 p#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