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理都很容易理解,但真到现实中的时候,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T% I' U( _2 i1 `3 y- `1 q
; Z0 K2 x5 F8 M4 z. \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通缩一般指在经济衰退的周期内,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物价下跌。时间一长,企业不赚钱、发不起工资、员工付不起账单,慢慢系统性风险就来了。
$ t9 w/ I1 x5 s8 | E) Z% k' s" C- k# o" X, G% i" U4 n6 U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就经历过这么一遭。当时,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凯恩斯主义,说白了就是印钱,然后再去拉投资、拉消费和经济。
3 t, d% |( P# |5 h& F
1 y7 V1 t. v. b: C* f! ^% m日本其实也想这么搞,像之前安倍就提了个“安倍经济学”。
, x% m" [ u, S& U% } r% W+ J# R
! q3 m9 B( s. u- T( g: l3 L啥意思呢?简而言之就是印钱、投资、汇率贬值三板斧。对内靠印钱、投资拉动经济和消费,对外靠贬值刺激出口和外贸,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 I' m6 K Z5 N/ m1 R* ^! Z( Y; N/ _) _' C
可惜的是,此时的日本已经没有了翻盘的资本。 L$ m( {+ w% O- U
. ^; w2 t- I/ ?* B* `80后不想买房,90后不想买车,大多数年轻人不想生孩子;年轻人打破头也想挤进大城市,最后却真的被现实挤破了头,国内人口结构危机重重,国外竞争对手虎视眈眈,是不是听着有点熟悉?
0 N# u( B- f* A; {
1 p% B* C4 _% D( E. C宏观上的窘境,反映到微观上那就是躺平。
6 U- L) s1 _5 s g" h8 C3 y8 {2 m3 L2 o, _; k9 \
比如不想消费、只想存钱,比如不想恋爱、不想结婚、甚至连性生活都不想过了,这个趋势在日本已经存在好多年了,平成养豚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相比之下令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戳链接阅读)
2 h# Z7 |+ U' L/ h x9 E2 f- `; V- O6 J( F& [1 K1 ^, G
真到了这一步,那怎么刺激都没用了。
2 b- N3 L& }9 a' D! j9 g+ `7 {( k. e: ]0 `% v
要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不仅要防止人口结构恶化,也要从分配的角度操作、避免财富过度集中,比如减轻生育和抚养压力搞搞双减啊,再比如规范平台经济、搞反垄断等等。
y- W0 e2 f3 k+ \6 C+ w! w( {8 T. ?
可惜,这样的操作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得来的。: M! _% U- o( i- }$ u
7 J, y: `2 _ C3 ?眼看着形势不妙,老奸巨猾的安倍甚至玩了一出“苦肉计”。2020年的时候,安倍就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因大肠炎复发而决定辞职,最后匆忙把菅义伟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 j* A# Z3 q" j9 p0 K7 n( L) X" V
+ c& `6 M9 e L( C' D+ a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像什么奥运巨亏啊、核废水泄漏、日企频频被曝造假、奥组委会计卧轨、防疫被病毒戳成筛子、新冠疫苗打死人等负面新闻就像商量好一样咔咔往外蹦。2 q. t3 L3 Q9 u: o9 K
' t5 j' x1 ] j; f+ o
8 x z2 |1 }' l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