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 B7 L9 R. k, r. h+ f2 v
) [/ ]. P4 n" v1 g2 e7 l在山海之间一座白色宫殿里的奴隶市场上,雅兹迪女孩赞纳特和其他八个女孩被巴格达迪挑中。
. s) g4 q3 s( F- D& ] Y
3 B' V( M' m) `& {; M
6 j( o5 d! b9 P7 \, R
2 B: U4 d/ \" L5 M/ T紧接着,她们就被巴格达迪带回了他位于拉卡市的家中。当时,赞纳特并不知道选中她们的是谁。
( I4 u. t- t, W) q: ^ I3 J/ Y, c0 `- [6 _; K8 K9 o" h0 |
"他通常上午10点才起床,然后直到午夜才上床睡觉,他每天有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她说,"随后我们可能会有好几天都看不到他,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A) b, w7 z( u7 n
+ N8 p* M/ y5 X) e
在赞纳特眼里,这位恐怖组织的大头目对手机避之唯恐不及。"他和所有的指挥官们都保持着很密切的联系,但他从不使用手机,他非常害怕战斗机掌握到他的行踪。"5 x; k0 d& | t; j# ?
+ }: ^, E/ d5 N0 M1 v! I( U赞纳特无数次遭到巴格达迪*打。因为在男主人眼里,这些女孩不过是"伊斯兰国"的财物。' v$ V9 ?! H2 t' \+ b
4 W: A2 }% n7 n+ s悲惨的生活,让赞纳特下定决心要逃跑。但很快她们又被抓了回去。
& W% ]; ~5 t1 r+ R
; V# d' _! D9 U# s9 p2 x& l+ ?( v
5 t0 s J9 {6 r& Q5 B1 T" W
/ X" N* a5 x- P2 V: P
* c1 [0 ?' v! `2 K
"他们抽打我们身体的每一寸地方,"她回忆道,"我们被打得遍体鳞伤,他们用能够拿到的一切东西殴打我们:电线、皮带和木棍。"* e& A) a& [: j0 o* ^( S
: o3 J0 I$ @! A3 B1 h' P
除了身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摧残更难以忍受。
( y3 D; b0 N, g* b! Q1 r2 g0 G4 g% T* \
刚把女孩带回家的时候,巴格达迪就要求她们观看武装分子斩首人质的视频,并以此威胁她们抛弃雅兹迪族人的信仰。+ |: m' Q# m; G N7 G: X
( h1 h8 L9 `( a5 j: Q"他经常给我们洗脑,让我们忘记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他说他们已经杀死了我们的父亲和兄弟,并娶了我们的母亲和姐妹。"
7 u8 r9 i, O& M5 j8 h0 Z2 o8 k2 h1 p' H3 @$ W% e/ U( r4 Q
讲述这些故事时,赞纳特面对着BBC镜头。她又一次从魔窟逃出,"我希望他能被杀掉,越快越好。"8 g g1 U, t8 Y
/ z5 O h1 H" P }- b6 O8 a& t( N; y
九
5 Z6 ^5 K" ~' x* {, z9 z6 q2 j) Q8 g. c) D
巴格达迪最近一次“疑似现身”,是今年4月29日。在“伊斯兰国”发布的视频中,巴格达迪承认“伊斯兰国”在叙利亚战事受挫,威胁发动更多“报复行动”。
, R9 |$ v9 l/ }9 h9 r8 c; e
& o' U0 v3 @! m% R0 @6 n7 K: _更多的时候,巴格达迪神出鬼没,行踪诡匿。为了抓捕他,美国开出2500万美元的悬赏金。近两年来,“伊斯兰国”日渐式微,但他始终没有落网。) P* }9 W9 l- V) R, V* W% z) a# g8 T
+ C2 ]) |9 X) c8 O6 p% x
据说,躲藏的这些日子里,他经常住在地下隧道里,性格愈加敏感偏执,每天都穿着自杀式爆炸背心睡觉,时刻做好同归于尽的准备。" i8 o$ Z/ ^" G! Q3 Z3 }
, F$ g8 c3 n' i7 f% ?( z" e# S) P/ ^: I k; d* U& k
9 b2 j8 `/ V) [0 F在伊拉克摩苏尔老城,一名士兵检查一处"伊斯兰国"藏匿武器的地点+ M# c! V6 S: r4 K7 t
8 s- T. D0 z% O* a6 a
如今,死讯传来。. r4 x& T! c0 H2 r$ v
% c( _% S3 W0 Z% s `" Z! \
特朗普称,他死得就像条丧家犬,他就是个懦夫。世界从此将更加和平。6 b, z8 w# u) r' C. h+ `0 X3 m# v7 H& L
. p5 [4 Z. d! ^/ a: k
, r8 L! W1 }3 S/ E U& I! q8 Y& F4 i# t+ s' a; G" i# n
正如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安全与情报部门负责人塔拉巴尼曾经的预言:"巴格达迪不可能永远躲下去,总有一天,他要么死,要么被逮住"。9 I k3 C' i h' K: n. `
- R: |' W; I3 p本文部分参考《黑旗》
4 O4 ^ d, g2 I; V, z2 b
% u6 j4 m6 F+ X& jIS最高头目死讯被美国官方盖章,然而……
5 v! e' ~: S3 l8 ?- Q
/ b, O" q9 f* v就在刚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卖了一晚上关子后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最高头目巴格达迪已在美军袭击行动中身亡。
# {4 B y8 ~% [6 U
* d" V$ ?/ u" p4 K: [( \9 W& j
' t$ U* U+ p+ N8 Q! q \! H+ x; L' ^, T6 G8 s* X: q. U. x
2014年7月5日的视频截图显示,据称是“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的男子在伊拉克一座清真寺讲话。新华社/美联
7 x- |/ k/ o5 G' L$ y2 O
3 K: s( p7 V8 r# ^0 I; c0 h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高调宣布巴格达迪死讯,是要宣扬政绩,回应国内外批评,为其中东战略“背书”,为竞选连任积累政治资本。尽管巴格达迪之死对“伊斯兰国”是一次沉重打击,但无法摧毁该组织,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地区反恐形势。2 m8 c, G" d! s3 m% I6 Z& A2 m6 V/ A8 w
1 a% w' T) w0 Y. H$ J @9 H2 |' w0 R意在宣扬政绩) z- C! q9 B: B( S5 ]
' a+ r3 w' C' H4 q特朗普此次宣布巴格达迪死讯时,先是在前一天晚上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称“刚刚发生了一件大事”,然后又通过白宫宣布第二天上午将发布“重要声明”,吊足了人们的胃口。4 V' Z" V5 {4 s% Z% S
9 ]$ |$ x9 m) D6 T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专家孙成昊评论说,此次特朗普在发布消息时采取了一贯的高调预告、发酵、发布、再发酵的宣传模式,足以证明他想将此事当成自己的执政亮点,争取更多关注。- S& M! u4 r+ Z ?
' F( a* w8 j% k- d! y+ B& S: ^( G3 @1 u" H4 W: k& Z% {+ Z1 d9 M
# x' C, H/ U0 e
这是10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对媒体讲话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沈霆摄)
" O- c0 U9 t0 G, O# e+ ?+ i5 a, o; u# c1 V/ J
美国将于明年举行总统选举,但谋求连任的特朗普近期在国内面临较大压力,不仅因“电话门”事件受到弹劾调查,还因从叙利亚北部撤出美军为土耳其进军这一地区打击美国反恐盟友叙库尔德武装“开绿灯”受到批评。叙库尔德武装批评此举是背信弃义,美国共和党人及国内舆论也视此举为不顾美国在中东战略利益的表现。: u Q; R0 h2 f1 Y+ w9 L! V
% H' w1 z) [! X/ m9 t' F( S$ B6 S: X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包澄章指出,特朗普政府公布巴格达迪死讯恰巧是在美国从叙利亚撤军后不久,目的是通过展示“标志性反恐成果”来回应各方批评,挽回因撤军行动而丧失的颜面。: u! J0 N0 C" M( {: p% t
?9 n0 d0 _% {
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一直认为美国在海外驻军负担过重,在中东政策上谋求从反恐战争中抽身。此前不少分析都指出,特朗普政府从叙利亚北部撤军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甩包袱”。
" k( q8 I( Y* _4 z0 _9 F. q6 P3 B1 L1 N; ]
# _+ J6 p) K2 I i: h& F- o3 o, y
w& G I/ |2 ^0 E3 f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部长级会议上发表讲话。新华社/路透
' `+ ~1 [4 {# k8 B" Q, j, y' f' W3 _; w! n2 I+ C$ F
国际问题专家、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马晓霖表示,特朗普抓住此次巴格达迪死亡之机高调宣布这一反恐重要胜利,意在为他进一步从中东收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对特朗普竞选来说,这一反恐政绩毫无疑问也是加分项。- e, w( \, S0 C1 U# M: \6 Z+ v; X
x: }- d7 V3 [& a) ?, b
孙成昊也认为,特朗普希望借巴格达迪死亡的消息在形式上为美国的“反恐”画上阶段性句号,将美国从反恐的“前排主力”后撤为“后排指挥”。
W- a; L7 c& o2 X& V+ t; y
- b2 v% L- s8 u' d& [* l5 L0 {* I反恐实效有限! O$ E. o9 E) _4 G7 n) y/ q( s
# G! N$ [; q8 W6 H* l* D, e2 \! z: r# f
巴格达迪是“伊斯兰国”的精神领袖和灵魂人物。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纳齐姆·朱布里指出,他的身亡将进一步打击“伊斯兰国”残余武装的士气,有利于瓦解该组织的领导框架和组织结构。/ e( W5 |* [7 V; C
8 X- W+ u! T% V3 D. ]4 C
马晓霖则认为,巴格达迪之死会极大削弱“伊斯兰国”的凝聚力和内部团结,可能引发围绕将来谁来接管该组织的分化和内斗。
) o! o; w2 P% Z( l) t
2 E* m0 B; u" a0 H) n
7 s; p: {# V, m
: }2 \% j, s/ \1 @9 G+ Y' W3 |2014年7月5日的视频截图显示,据称是“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的男子在伊拉克摩苏尔一座清真寺讲话后走下讲台。新华社/法新# m1 l5 m/ a$ O3 w0 Z/ _, W$ z* O" J
9 k1 \& Z- Q: B不过,专家们也普遍认为,巴格达迪之死这一打击并不足以导致“伊斯兰国”完全覆灭,更不可能消灭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1 f4 z' ~1 t+ k- U2 d6 S
) k, _/ N1 ~: ~9 G# m; N
曾担任白宫反恐事务负责人的贾韦德·阿里表示,巴格达迪死亡对“伊斯兰国”来说或许确实是一个巨大打击,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组织遭遇“战略性失败”,有如“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被打死后“基地”组织仍然延续。5 R+ W5 N1 c) ^2 b2 c9 _% F
2 p, Y% M6 ] Q+ e- o0 W1 V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认为,巴格达迪死后,“伊斯兰国”对世界各地分支的控制力未来可能减弱,各分支组织将更加自主化、本土化。国际恐怖主义近年来呈现“化整为零”之势,受“伊斯兰国”影响的欧洲极端分子回流也将对其来源国造成威胁,短期内可能发生“报复性”的恐怖袭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