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英国/伦敦] 因果循环,爱尔兰为什么执意要脱离英国独立

[复制链接]
光荣虎王 发表于 2019-9-6 11: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事牛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n+ E7 e2 c2 f
$ s) L& C4 b+ K# I世界上大多数岛屿都属于一个国家,也有一些岛屿被两个或多个国家划分。比较有名的如火地岛分属阿根廷和智利,加里曼丹岛分属于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5 o; R" z" r2 ^/ v$ g
: p2 ~+ e( J/ r4 U* N
而有“绿宝石岛”美誉的爱尔兰岛也是其中之一。爱尔兰岛北部属于英国,南部属于爱尔兰共和国。: P0 p6 d7 g. p% C5 A0 n

& o1 Z$ i* O: x从12世纪开始,英国就不断侵扰爱尔兰岛,并逐渐蚕食爱尔兰的主权和领土。1801年,爱尔兰并入英国,全岛成为英国的一部分。1921年,爱尔兰岛除北部6郡(北爱尔兰)仍归属英国之外,其余地区皆脱离英国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z& n, H/ Y3 }! z% k
1 \" g% f* c, q# c: ]6 l1 z" S
: |) y; D$ f. T* J2 e- S
英国和爱尔兰只有一水之隔,那么,爱尔兰为何执意脱离英国独立,又是怎样从英国独立的呢?
; ], F; _5 z3 K% X6 q% B; E/ d4 z( a' X% H1 p" Y, b. }- s/ u
一、英爱本非一家  p& y. D( t+ f5 H* S

! f" i& S. B( ]* |: j今天爱尔兰的居民,和英国主体英格兰的居民原本不是一个民族。在爱尔兰独立的历史进程中,民族主义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U, b7 k9 g0 l. n* W$ l$ `' F$ ^, f* U$ q) N
爱尔兰岛居民的祖先是欧洲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凯尔特人,他们最早起源于欧洲大陆的塞纳河、莱茵河和多瑙河的上游地区。
, F% ~2 V4 s8 h, j! O$ A% U
) o& Z3 b' D4 `! i% S8 t8 g5 P& g经过长期发展,凯尔特人成为了欧洲最早使用铁器和金属制品的民族。% m8 a$ {$ t9 f0 z& I: \! N- L
8 |! }( v6 n  R
0 T; b4 P% k8 F3 B
▲凯尔特人,爱尔兰人的祖先, r' f! {  P) x& T1 Z
' W9 e3 V5 D$ E; M9 `
; l! [. I9 g  p9 @$ ^
公元前5世纪,凯尔特人凭借铁质武器,战胜了欧洲诸多还处于青铜时期的部落,开始了扩张过程。在占领了今天的法国和比利时等地之后,凯尔特人跨过英吉利海峡,开始在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繁衍生息。5 M  s& T( K; J, I0 G9 e
! Y. E1 g  S, l8 p3 _
但是,散居各地的凯尔特人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随着欧洲南部罗马人的崛起,凯尔特人逐渐占据下风。后来,罗马人的入侵使凯尔特人被迫离开了欧陆大部分地区。
" M9 c: G8 i! N
6 b3 H5 W) ]: e5 ]( \  J+ o为了继续征服凯尔特人,罗马军队于公元43年跨过英吉利海峡,抵达不列颠岛。不列颠岛的中南部以平原为主,因此,这里完全成为了罗马人的地盘。+ v9 P: \, A1 ^0 C

0 S- C3 W9 f# n3 Z7 R5 i. N/ W+ J  Z) @5 w) Y  z. V$ Y8 _
▲罗马人强渡英吉利海峡,占领了不列颠岛“精华地区”,这片地区后来成为了英格兰/ }' N4 c* _) T& c0 V) e& a; e% K
! t/ w1 F0 X  l1 {& p1 v
外族从岛屿南部入侵,凯尔特人逐渐偏远山区迁移,他们向北抵达岛屿北部、向西迁往爱尔兰岛。在偏远地区,凯尔特人依然保留有自己的王国。
) V" m2 M" b3 Q
7 ^$ Y4 l. f/ H2 M/ a而定居在爱尔兰岛上的凯尔特人,则为今天的爱尔兰共和国的基础族群。
, n8 ~$ c; K! m0 w# {2 m8 E: D
, }- z8 }- n- e- C
" |  j1 a- |* J, W▲哈德良长城,如今成为了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分界线% d2 p  C& v  t5 I! J

, U( C" j; e2 O6 u罗马帝国在后期内外交困,不得不撤出不列颠岛。曾经由罗马人占据的不列颠岛中南部地区出现了权力的空缺。后来,来自北欧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开始征服不列颠岛。% \; M8 f; s0 K. F7 D9 D" }

" e1 U( p# a0 [2 o8 K经历了长达3个多世纪的征服后,盎格鲁撒克逊人逐渐填补了罗马人留下的空缺,成为了不列颠岛的主体民族。公元829年,盎格鲁萨克逊人统一了不列颠岛的中南部地区,并将其命名为英格兰。他们带来的语言,形成了今天的英语的基础。0 D. d" B) w" U, J7 v6 {/ G

4 y$ e7 P. G! @; |* o( ?' }) e" C# ], s* F3 S' n6 y9 Q
从12世纪开始,逐渐强大的英格兰人开始征服不列颠岛西部(威尔士)、北部(苏格兰)和爱尔兰岛。
" N0 v' T6 A3 J* o; w% o# A
8 y/ t* U8 R) H# ?民族不同,爱尔兰岛的居民自然不欢迎英国殖民者的到来。自殖民者来到这里之后,爱尔兰人的反抗就从没停止过。
# S9 m- G% U* P( K0 M% u5 k) i
2 O! r, J  u/ j" j& P1 O; J/ b二、宗教改革,英爱矛盾加深2 n, S1 J4 k7 y( a

0 a* f6 ^/ [+ Y除了民族问题,宗教矛盾也是悬挂在英爱之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爱尔兰与英国最终分道扬镳的重要导火线。
) Z) v4 o3 K- @9 H6 a0 p7 N3 i5 ^, `) L$ j0 J* R0 V* W  q! x6 ^
宗教改革之前,在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上的居民,无论是凯尔特人还是盎格鲁撒克逊人,都是天主教徒。罗马天主教甚至可以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控制着西欧各国。
% `( a6 P! g8 T! V; h; Q( a# V* o

2 n  I7 E3 }( V. U) D) R, K' L
3 T5 @6 e5 u- I6 L& ]0 a▲罗马天主教教皇,欧洲顶级权力的象征' I4 w% B; }; {9 {
5 Z$ w8 G% Q2 m2 r9 ~: s8 v" C4 S
为了反抗天主教闭塞的教义,一场宗教改革在欧洲如火如荼地进行。1529年,在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带领下,英国开启了宗教改革。亨利八世颁布《至尊法案》,英国教会从此与罗马教会分离。英国走向独立办教的道路,新教从此成为了英国的国教。基督教的两个分支(天主教和新教)开始变得势不两立。0 `5 x1 g. \7 R3 K3 G
5 j5 T  L* u6 j' E0 X
而当宗教改革在不列颠岛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在一水之隔的爱尔兰岛,当地的凯尔特人在历史上较早地接受了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在爱尔兰岛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爱尔兰人没有加入到宗教改革的浪潮当中。
: \4 |1 O4 R- x$ j8 Z6 w; l" J2 k0 z0 @" o; {
1 D3 X- U# a$ X/ _
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征服,本就使得他们与原住民凯尔特人势同水火,而宗教改革则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4 d. B$ l# b- k+ x, z$ ^! I; i, a" e2 [$ u8 I
1541年,亨利八世开始在爱尔兰岛推行宗教改革,引起了爱尔兰人的强烈不满,民族起义此起彼伏。
; _6 l6 r/ `7 f) T0 P5 b( c3 a7 ~8 Q& I& L' d
180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英爱联合法案》,爱尔兰成为了英国的一部分。此后,英国开始向爱尔兰岛北部地区源源不断的输入新教徒,建立起新教徒在爱尔兰岛的根据地。6 L0 G# i; V1 P5 p/ q
% n8 X) F# W2 g8 {9 h1 n
爱尔兰岛北部的居民,开始从以天主教徒为主逐渐变成了以新教徒为主,为日后北爱尔兰问题埋下了隐患。+ b7 q" o+ i8 k! |, S; H

5 s' P! `6 v) `+ W! J+ k
7 _5 o$ }/ e6 M0 w) G
5 }- K5 E* ~: M6 N▲英国大量移民,造成了日后的北爱尔兰问题
3 h# Y) [8 h% i, W' l2 E
0 i6 \$ `( W' Y+ G. c: {+ i0 _# F/ J$ ?2 ^$ P! i7 q
从16世纪到19世纪的3个多世纪里,英国的宗教政策使得英爱两地的矛盾更加尖锐。在“维护天主教信仰”和“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双重理念下,爱尔兰人的民族认同感逐渐得到加强。天主教成为了爱尔兰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旗帜。
7 q0 B* M: g% E" m. I! L2 v
& q1 E: w6 }$ C' A: u# o8 d' k' p- g; e0 f/ M7 r& S0 v/ C
. f; L# F8 n! b2 z- e4 b  M. `( S
▲1861年和1991年宗教地图,颜色越红新教徒越多,越蓝天主教徒越多。爱尔兰并入英国后,英国向北部输入大量新教徒移民
( T. r% d- `; a0 t# i- }- ?8 B
5 r/ L2 l3 h* X7 t! ^- N3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ddik 发表于 2019-9-6 11: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光荣虎王 发表于 2019-9-6 11: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大饥荒,英爱走向决裂
) D& F3 S0 e8 `$ v2 J& o1 Y; Z$ Q5 I5 |- j' g! Z
为了缓解英国在爱尔兰岛的政治危机,1829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天主教解放法案》,爱尔兰的天主教信仰得到英国政府一定程度上的“尊重”。0 U0 n: O5 G4 ~0 H1 D* j

# q0 N! D" w& i3 F8 u  H! O% ~- f而即便信仰得到尊重,但爱尔兰和英国几百年的矛盾不是说和解就能和解的。1845发生在爱尔兰的大饥荒,让英国试图缓和英爱关系的努力彻底化为泡影。
3 u6 Z. g# C# a5 q
% C4 k7 n# c! s从英国殖民爱尔兰开始,英国不断通过政治手段兼并当地人的土地。新教徒贵族占有大片肥沃土地,而爱尔兰天主教信徒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少,且大部地区土地十分贫瘠。6 r6 w0 p: i  }/ ]

- J3 a8 `. s" A
! b8 X; b4 C# z  D$ [1 @7 G1 b: V4 M: @% n- @# h

# F' Z, \* o; D8 w9 c8 \5 M/ d6 t/ e3 J6 l/ M  J9 P
▲爱尔兰岛的地形,大部分以山地为主,土地比较贫瘠" Q( S. q* l" l+ C: U- Q4 O

( b* w6 w  Y, A! R, P' @
' \* j2 R( X2 a& F$ O. S从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后,新旧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换拉开了序幕。一种原产自南美洲的农作物——马铃薯(土豆)传入了欧洲。5 s0 a3 T* M  k* ^2 s6 U8 \1 y

: Y1 `. b( F, }土豆不仅适应力强、适合普遍推广,而且具有高热量、高产量、易生长、营养均衡等特点,逐渐成为欧洲人的新宠。* N  g: H& c. e  I
9 E% Y' U" I+ T5 R7 |5 s* f- S
5 C+ J" S. d( x0 n
0 Q. C3 s+ H6 Z$ |/ p
▲土豆传入欧洲之后,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x, g9 v2 L6 n2 [3 ]6 y- r) E  \& }6 L4 w1 T& F1 E8 M

1 m6 N2 Z0 |7 ]- u4 a" A: y17世纪,爱尔兰岛开始种植土豆。对长期受英国殖民压迫的爱尔兰人来说,高产量的土豆无疑是一种福音。
6 N; ]$ }4 |& t8 g8 U. F, J3 V7 C6 z% R& W
随着土豆的大面积种植,爱尔兰岛人口爆炸式增长。1760年爱尔兰人口只有约350万,而到了1841年,人口数量暴涨到了近800万。此时的爱尔兰,土豆几乎成了唯一可以依赖的食物。
9 J2 p6 g% a, s3 L5 K1 H/ O9 ^  k9 G5 ^' G) j
但这一切在1845年发生了改变。当年夏天,岛上的马铃薯感染了“晚疫病菌”,造成马铃薯欠收。几周内,这种病菌席卷全岛,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
. V: Z$ v8 C% K8 k2 d( t5 s" Y0 C- G5 F$ w, h5 }: Q: ^. k
  {: U7 Z+ x9 o+ c! Y+ T3 h

) r1 d3 O% a2 V2 C" u  P" {▲爱尔兰大饥荒漫画图
6 w9 T7 c' w7 L7 _& A! Y7 A' m$ B' L/ B: r$ P+ _6 X2 w* P
来势汹汹的饥荒造成300万爱尔兰人吃不上饭,饿殍遍野。饥荒使得爱尔兰人口锐减四分之一(200万人)以上。
; O# ^2 g$ X, Q" I7 m& e1 g3 K# W, |; @! Z
更糟糕的是,英国政府的无动于衷,把这次天灾变成了人祸。从美洲出口到英国的粮食要经过爱尔兰,但运粮船却在都柏林港口停留之后,直接开往英国本土,没有发给饥饿的爱尔兰人。! z7 c3 _% e( \& \* g( R

* u  I4 B! s" G* |  |( @7 `) _9 ~4 F% U9 }

5 o8 a, A+ s$ {  `" D2 a6 v* ?) B▲爱尔兰历史人口数量,1850年多达800万,大饥荒(红色)导致人口锐减近200万,如今爱尔兰的人口也仅有500万人
' l3 k, [6 s5 v3 ]8 i* f- v) a+ o- i$ g# U6 h1 B  Y/ k

& T$ z9 ?& N4 K; S- ]) Z0 b" v" d8 a+ U6 I即便是饥荒最严重的那些年,爱尔兰依然要向英国本土出口粮食和畜牧产品,这种做法无异于趁火打劫。英国政府的行为加剧了饥荒给爱尔兰带来的灾难。
% S, g# u+ \$ G0 N/ N. Q% H9 d) Z. X
大饥荒的惨剧让英爱之间彻底决裂,也促成了爱尔兰的民族的最终觉醒。
' j! A; L) H, m0 i
0 Q/ D0 x; Z9 f6 w  `" e4 R
& |1 K. J' [3 [
' t# R$ ?! \. z% W9 s$ q▲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大饥荒纪念雕像) L3 {4 Q/ Q( r9 Q, q4 \, J
9 ?  {% y" m5 }: U6 C* R

! _: J1 `2 ]! m. _* y. }四、爱尔兰走向独立
" w' }5 U: x- v3 x
3 ]0 I$ M, G/ R" n大饥荒后,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爱尔兰人发起了新独立运动,试图获得自治,但都无一例外遭到了英国政府的镇压。8 U" X2 n6 R' b, L8 Z
; D- i4 @. G8 S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爱尔兰一个绝佳的机会。就在英国被一战整得焦头烂额之际,1916年4月,爱尔兰共和军发动了“复活节起义”,宣布爱尔兰共和国从英国独立。/ P. ?0 S; F! a. }3 ?; N
; I1 Y; l* i+ z, s5 ^  ^
虽然起义遭到了英国的镇压,但却吹响了爱尔兰独立的号角。; d, X; Q! v3 a" ~* X9 s

5 j7 ~6 j: _% V, _- z( i, @
3 |  r: j1 s" @) {3 s
6 u! A  m% R7 Y) f0 Q5 [8 G▲复活节起义,打响了爱尔兰反抗英国的第一枪
- q) ]0 E. `4 d- I
6 ^) [$ G  k) o  \
% Q; [9 E" x  _( S  o' Z9 E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1月21日,爱尔兰共和军刺杀了两名英国保安,拉开了爱尔兰独立战争的序幕。经过了两年之久,最终双方停火。8 Q: \5 i; c. h8 n

& d4 d# m" x. g4 D3 i0 k5 h1921年,英爱之间签订了《英爱条约》,确定爱尔兰为自由邦。  X/ ?6 Y2 A; g+ i
* l/ Z% @4 l' L, n4 K  M* I% Y
但历史上英国不断向岛北部输送新教徒移民,北部地区的主要居民为新教徒。借着工业革命的东风,岛北部地区早已成为了重要的工业中心,因此,岛北部选择留在英国,成为了今天的北爱尔兰。
2 C2 Z: ~5 ~$ l  B! b
" ^3 _. i& z) U- `& X+ }3 E4 ?: _" v  `+ q* Q$ F3 w

4 ^0 `* ]0 p3 S* {  \0 z  v▲泰坦尼克号,正是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完成建造! F0 x6 W% q/ ^
5 i" u9 M5 l& i% ~7 x
& v5 D; L  P0 M# m3 }
但是,对于爱尔兰人来说,这只是争取民族独立的第一步。1949年4月1日,爱尔兰通过了《爱尔兰共和国法案》,从此,爱尔兰宣布废除君主制,脱离英联邦,成立共和国。. P8 _$ }) A. b: D
' `! b$ ~( F) ?, ^  J. o: i: o
1949年4月18日,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但拒绝归还北部6郡(北爱尔兰)。- x/ g  E5 R* h& L, n
  b5 U% Z' |- [2 Y1 y* G6 Z
爱尔兰的独立运动,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和独立运动重要的一笔。独立后,爱尔兰岛南北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6 g/ F2 F/ k, U6 n/ y$ f5 v3 a- f: d8 W8 x$ m4 M" N. v
独立前,爱尔兰岛南部以农业为主,而北部地区却是英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独立后,爱尔兰共和国完成了从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知识型经济为主的转变,众多高科技公司,如苹果、谷歌等,选择把欧洲总部设在了爱尔兰。
  a; j2 J' S4 I0 n. }9 k- q' w+ N- a
如今,爱尔兰的人均收入不仅仅高于英国的北爱尔兰,甚至高于英国本土,成为了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 X1 `# d9 p: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5-2 14:39 , Processed in 0.0724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