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22日报道,现在的国际结算主要通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的系统来交换汇款信息。据称,结算额每日达到5万亿~6万亿美元(1美元约合6.9元人民币——本网注),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其中四成为美元结算,形成了SWIFT支撑美元主导权的状况。 
) Q- m0 \0 l( {' n  _+ v, z0 U# P 
9 A$ r5 r: ]$ I2 x2 d  报道称,对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引进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英语办理业务,每笔交易即时结算,扩大了人民币结算的范围。由在该系统开设账户的“直接参与银行”和通过直接参与银行接入的“间接参与银行”构成,只要与任意银行完成交易,就可轻松将资金转移至中国企业的账户。0 p, m1 D$ {# W/ c3 s, m 
. U; a8 `; ]9 L1 h7 o9 } 
  《日本经济新闻》为了调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普及程度,根据运营母体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上海)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告,按地区分析了参加金融机构的数量,还自主统计了中国央行等陆续发布的信息。报道称,可以看到,人民币结算正在水面下逐渐浸透。不仅是金额,从交易笔数来看,2018年为144万笔,比上年增长15%。" Q* z2 c$ y1 h9 s4 e 
 
/ f% ?* V& h2 i; f1 z 
% ]/ w% m* P& s8 X! d' G4 n: C! p; T1 |/ j9 A& v- ~ 
  据报道,截至2019年4月,包括中资银行在内,全世界有865家银行参加该系统。按所在地来看,日本有三菱UFJ和瑞穗这两家超大型银行、21家地方性银行、7家外资银行的东京分行等总计30家参加。两家超大型银行的中国法人成为直接参与银行。 
" u& ]+ ]) l  ~ 
/ |% `' O- \. Y( }* r/ U* ?  报道指出,引人关注的是美国的制裁对象国。俄罗斯有23家银行参与。俄罗斯企业在支付来自中国的进口货款方面采用人民币的比率从2014年的9%提高至2017年的15%。俄罗斯中央银行截至2018年9月,将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的比率提高至14%,与2017年9月的1%相比大幅提高。美元比率则从46%下调至23%。  ~% m* x! j# h$ s3 v 
 
' n+ @5 |, L# Z% E5 A$ \# L2 P2 |  此外,被美国经济制裁的土耳其也有11家银行参加“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0 Q, n! c6 K6 T  @: B2 N( u. z2 a$ _ 
  报道称,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另一个很明显特点是,中国在基础设施项目和资源开发领域加强影响力的国家。南非和肯尼亚等非洲各国有31家银行参与,多于北美。参加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也越多,人民币结算的需求增高。2 A) [  ^" |2 C9 Y' g) X 
 
; E- J' r9 R9 S- k0 c2 B1 c5 I  报道分析,人民币要想成为轴心货币的道路还很遥远。人民币在SWIFT的资金结算额中的份额截至2019年3月仅为1.89%,低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排在第五位。与每天收发3000万件以上电文的SWIFT相比,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规模仍然很小。% W! u8 c2 a' o 
 
% F1 E2 B% W3 J% ~9 P& h  报道称,尽管如此,与美国对立的国家正在不断远离美元。中国上海市场2018年3月推出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交易,正在从纽约和伦敦抢走部分交易。 
; s$ m5 G" r, ?/ w7 {& q# I, c5 v6 B 
  报道认为,今后,为避免经济制裁的影响,以及不被美国掌握国际交易,确保以美元以外货币进行结算手段的趋势或将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网络正在稳步扩大,其潜力不容小视。如果美国加强威慑性的外交姿态,美元作为轴心货币的绝对地位或将变得危险。 
  K/ P$ N4 r- o8 k' t3 i0 |8 M0 M4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