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司法部指控两名中国公民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与中国国家安全部门联合开展了一场广泛的黑客活动,涉嫌渗透45家美国公司和政府机构,窃取知识产权和其他数据。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更声称,美国面临着空前的安全挑战,而中国对美国经济和网络基础设施所构成的挑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大,“中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以非法手段取代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A0 k& J) q D# l% v; _
$ m h, r) Y7 B1 F" ^
这是美国对所谓“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活动”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起诉行动。联想起最近相当长时间内美国对中国科学家、留学生和在美华人“从事间谍活动”的连续指责,一个深切的担忧也浮出水面:上世纪中叶麦卡锡主义的“幽灵”是否已在今天的美国复生?
' q8 {0 N" K! O2 p+ ^+ n
. a; a5 @* c: M+ A# R- |! o麦卡锡主义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迫害左翼分子和自由派人士及组织的一场政治思潮,其名称来源于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的姓氏,他曾在1950年至1954年期间领导运动打压所谓渗透进美国国家机构的“共产党人”。在麦卡锡主义最为猖獗的时期,美国国内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他们不仅被非法传讯,不准寄钱给中国的亲人,甚至被禁止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还有不少人甚至因此被监禁、驱逐或暗杀。著名核物理学家钱学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美国联邦调查局传讯。. b# `* @0 O- k+ ]/ o
: Q' U/ F0 o' Y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看来,今天美国所做的一切已经和近七十年前的麦卡锡主义有了很多类似的地方。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麦卡锡所处的冷战时代,美国的所作所为是源于对共产主义根深蒂固的恐惧,而在今天,美国对中国的恐惧已不再是意识形态层面,而源于一种在科技、国力上被超越的担忧。从其针对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和人士的诸般做法上来看,尽管广度和深度还无法达到冷战时代,但已可以算是一种“微型麦卡锡主义”。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隐秘力量,美国的司法、情报部门最先有所动作不足为奇。, d' i9 O* t) N9 k ?
1 [4 i5 A' A; M, x8 P0 ?) a/ w5 `/ f2 K a+ `% _. O" v% a8 g7 z2 D
1 [' o6 W+ P9 y0 W. g
上世纪麦卡锡主义的一大特点是,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指控他人不忠、颠覆、叛国等罪名,期间更经常使用不公正的断言和调查手段,这一点在今天的美国也初现端倪。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所长秦安告诉《环球时报》,美国在所谓间谍、黑客层面上现在处于“全面浑浊”状态,为在国际层面上攻击它国,它一直在混淆国家安全与贸易分歧、军事情报与商业窃密,甚至法律问题与政治案件的区别。但事实上,在网络空间中“军民复用”、“军地相连”的情况很多,一般行为完全不应被简单定义为网络窃密。
& I" t7 X$ Y! G: A5 x# C/ P( M# P" B, N5 _1 G
而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也对《环球时报》指出,之前美国已出现诱捕中国国家情报机构人员的先例,如果美方对这次所谓“黑客组织”起诉并认定其与中国情报部门存在联系,那么这些人员和家属则都有可能成为美方再次诱捕的目标。
2 h s% k0 m8 t5 g. L) H' j0 g4 z: k0 e6 ^4 C+ H
“微型麦卡锡主义”的背后3 h7 l/ m/ f7 d) s/ \ }
$ i# e A2 q8 G8 P# |/ S0 H! g在倪峰看来,今天“微型麦卡锡主义”的背后是美国精英阶层对华疑虑的整体上升,在大部分精英群体中,中国的形象已经完全转为“负面”。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精英习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问题,中国的崛起会无法避免地让他们生出一种敌意。
- }. B% N4 A- y5 S
1 _/ O. v$ b7 M S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疑虑和敌意却尚未蔓延到美国普通民众层面。倪峰指出,从皮尤调查中心的数据看,美国普通大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在近些年持续增加,即便今年因贸易战的缘故下滑了两三个百分点,但好感度仍比前些年高不少。“这是由于两国社会交往的频率与范围都不断增加,从日常生活而非战略层面审视中国的美国大众与精英阶层在对华看法上出现了严重割裂。美国大众看到的是一个越来越亲和、发展而非此前被‘妖魔化’的中国。”: _. P! o$ D7 D- G9 H: S
! Z( @2 L! ~5 ]这名美国事务研究专家指出,为防止麦卡锡主义的幽灵彻底重现甚至演变为又一次“红色恐怖”,中国应稳定住美国大众层面目前对华依然良好的印象,更多推动民间、社会交流。同时致力于在关键问题上缓和中美目前的紧张状况,“如果两国整体关系缓和,现有的敌意会很快消退。但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双边关系继续紧张,精英阶层的疑虑情绪恐怕也会慢慢传导至大众层面,使已有的麦卡锡思潮的苗头升级”。8 E1 p* H4 b( x7 O1 o
/ w. U# E3 [( g* S% w) r# V' d; w“贼喊捉贼”,美国的间谍黑客行为' w/ c8 F K% m+ M
* w5 a7 {) F/ q值得一提的是,当美国在间谍、黑客等“莫须有”的问题上对中国大肆攻击之时,其自身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的间谍黑客攻击行为却早已为各种确凿证据所明证。安天实验室首席技术架构师肖新光此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至少从2000年起,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下属的方程式组织就已针对全球互联网重要目标进行入侵活动。8 a- {' H% U! U& Q: T/ [2 r
4 j. d% Z m k& _/ i( D8 e8 p" {
/ M% r, E1 R$ f2 h9 X0 Q8 I肖新光指出,美方拥有全球支撑从信号情报到网络攻击作业的最为庞大复杂的工程体系、机构和人员规模,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网络空间攻击武器库,包括覆盖全系统平台的高级恶意代码、大量未公开漏洞利用工具、攻击平台、以及运载、植入、传输中继设备等等组成的攻击装备库。在建设大量情报和攻击作业工程体系外,美国还不遗余力地进行各种战场预制。, B& w6 q9 V5 M5 T" \4 J1 [3 t
& @" T4 t; @7 l! f! L3 M: ~
而秦安则指出,早在“棱镜门”事件时,斯诺登就曾拿出证据指出美国的间谍行为从普通网民到别国元首几乎一网打尽,还曾长期入侵华为总部服务器、监控华为高管通讯。总的来说,美国在世界上的黑客攻击行为可总结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式的双管齐下:一方面,利用其“八大金刚”的产品技术优势及对互联网的控制权,在全球网络空间铺设了无数的“栈道”;另一方面,则通过入侵、控制类似华为这样的通讯商,寻找其漏洞试图建立另一条攻击通道。/ F% I9 L4 y5 I- M) {- e4 e
# c$ u8 \4 h7 ]) v7 G肖新光表示,美国对世界网络威胁的后果已不仅停留在对公共互联网效率和上网体验的影响,而已上升到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控制、干扰、窃取、破坏等,并进一步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生态等领域,而这种攻击往往以大国博弈和地缘安全竞争为背景。+ d1 u& h- F S
1 [3 N/ I! j/ {& C# f1 i2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