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保守派》杂志10月22日文章,原题:中国在静待我们出局吗?: d; m( W$ ]0 ]1 ~
# G! G6 }! u: b2 |8 X8 q美国近几十年的外交政策总是优先考虑以军事干涉推进自己的海外利益。特朗普当选后承诺让美国远离卷入外国战争的传统。若美国专注国内问题,采取克制的建设性而非破坏性外交政策,就可能给中国崛起之路增加更多障碍。但中国人没必要担心。现在美军仍常驻阿富汗、叙利亚,与伊朗的冲突逼近,谈及干预委内瑞拉……美国继续处于长期战时态势。
6 h$ J# K- n! M" @/ S% e! f6 m) z6 t1 S/ k4 P( n+ U. |
这对北京是好消息。中国的外交政策与美国大相径庭。中国没采取保守、短视、忽略后果的做法,其战略审慎而高瞻远瞩。北京决策者和专家的思考和规划跨越几十年而非几个月。眼下,那些规划的着重点是建设而非(像美国那样)轰炸。这并非是说中国不顾自身利益,而是考虑将尽可能多的国家拉入其经济网络,巩固大国地位。北京放眼长远,而华盛顿将资源和全球政治资本消耗在打不赢的战争上。美国热衷对外干涉是自毁长城,而中国将是主要受益者。
$ V$ Y/ U+ D6 f! B0 h T6 m! N2 t8 t- d5 Q7 @0 W
自1979年以来,中国再没打过外国战争。中国领导人似乎奉行古代军事哲学家孙子的忠告,“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中国把绝大部分资源用于国内发展,在39年里取得连最大胆乐观的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成就。中国如今的基础设施堪比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之下,过去20年华盛顿的首要投资是反恐战争。据估算,“9·11”事件后,战争已耗掉美国4.6万亿美元,其国内基础设施很多却已破破烂烂。
* ?6 W6 _# K2 s
- I! g/ {' Q4 I, O, H% c
9 _* b6 h) }# ^- [6 e6 y中国人不惜重金修建基础设施,在国防支出上却很有分寸。除了在势力范围的兵力投送,其他都被列为次要。中国人没必要派一架价值1.1亿美元的飞机绕半个地球去轰炸一些武装人员,就像美国在没完没了的战争中常做的。但这并不等于在也门、阿根廷等遥远地方就不能感受到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在许多地方,中国人宣示权利,就是希望静待美国出局。
- ~; I" q# _9 `, [5 Q$ A) s1 S* g Q2 \) F
也门一名外交人员告诉笔者,“中国人想的与美国人大不一样。他们很有耐心。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不要树敌太多。”他说,中国外交官在也门首都外出或到其他地方,从不带保镖。反观美国,其外交官很少离开使馆,出门有装甲车队和保镖陪伴。这位外交官认为,中国的“第二目标是学习。中国大使馆的人对也门一些地方比我还了解。在学习基础上,他们着眼于第三目标,就是把各国拉入中国的经济(轨道)”。
; F* H4 f n1 U: t* R3 K, K0 s O4 G3 T
中国人正忙于现代化自己的国家,他们似乎乐于等待,让一些外交问题自行消失,即便这会历时一两代人。有时候,不做反而效果更好。美国则相反: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政府都实行昂贵、保守的对外军事政策,同时放任很多国内问题不管。
$ m4 F& c- l/ k( ^# d6 Q
4 A9 z3 S1 A9 C* }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植于现实主义、自我保护和对影响力及权力的渴望。他们在世界各地修建铁路、管道、道路、工厂、学校和医院。这统统是美国人曾擅长的。中国人研究、学习美国的经验。相比之下,美国决策者几乎不注意过去的经验教训。相反,其外交政策变得越来越短视,漫无目标。中国人正按兵不动,尽其所能避免冲突,对内努力解决问题,投资于基建和民生,对外广交盟友,静待美国继续过度扩张,不断变弱,最终自我消耗、一蹶不振。▲' W: J' j+ l9 h8 i, ?/ X
( N% Q. Z7 }5 w# U
, i; U j2 G2 ]5 a: u#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