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美关系] 美国贸易战的根本目的是要求中国“停止发展、停止崛起”

[复制链接]
南山居士 发表于 2018-8-4 05: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南华早报》等境外媒体的报道,特朗普政府刚刚命令美国商务部以“对美国国家安全存在显著风险”为由把44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了出口限制名单,进行技术封锁。' j% \2 ~+ m7 Q( O1 K! Q( k! N

5 I9 d2 L3 f: Z) y0 Q% [" q5 v; \6 R- L
5 d7 G+ x% f: y  o4 \1 u6 w) X2 U( X2 }) Y( Z2 o+ _
  《南华早报》还认为,美国政府此举是“其对华贸易战的一部分”,都是为了打击中国的崛起,消除中国对美国政府美国的在全球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上构成的威胁,所以不论是关税还是这次的限制名单,针对的也都是中国希望重点发展的工业领域,比如卫星通讯系统,半导体等。
; W1 i" ^2 K! u6 a! |) D5 A( a2 [# E" Q

3 s# h! a! X( i) i8 s2 T# P% J$ {0 B: N  ]/ _8 R. l

# W6 _5 j) Z! ~- e4 m' W3 u  其次,是美国《华尔街日报》对于美国国会刚刚通过的2019年“国防预算法案”的报道。( `% L3 h4 h. z3 d
7 f$ v: F; R" o
  按照《华尔街日报》的说法,该法案不仅会更严格地审查和限制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以及中美间的科技合作,甚至还将严格限制中国从文化到军事领域等多个方面的活动。《华尔街日报》表示美国国会此举与美国政府最近又在贸易上威胁要对中国2000亿的产品征收25%的进口关税交相呼应,形成了对中国的“双重压力”。
. p5 ^2 E4 q% m( Z- \/ e" a' }8 h' ]1 K! {& c" z5 V2 Y
3 u6 ^5 S  @& m( }& m  X
% U3 W, X0 x2 }4 A

& l* m; L/ k: R7 I2 x  《华尔街日报》还指出说,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盟友发动贸易战的做法在美国国会存在不小争议,他要对抗并遏制中国的做法却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国会的“一致认同”。而这种“共识”,源自一种“恐惧”心态,即认为中国的崛起建立在美国的痛苦和损失之上,而且这种崛起会威胁到美国的地位。) G2 j: @% y2 b9 B, a
2 W. s0 y1 k  L- ?2 ^
( O/ B% B+ ?4 w4 X* M

9 f' ^  a7 H9 S
% f$ g  \6 o# B* l2 X" ]6 ~1 p  那么读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察觉到这场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似乎已不再是简单的“贸易”问题了,而且也不仅仅只是特朗普一个人的闹腾了,而更像是一张铺天盖地的遏制中国的大网的一部分。
" j0 a" f1 Q: g3 t7 F
1 Z. p) b! |8 c7 J0 U% }4 e) x  其实,一些美国媒体和学者也都发现了这一端倪。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知名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就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上撰文称,特朗普政府对华发动贸易战就是为了遏制中国科技的发展。( y# K, ?. Y2 l$ s5 w

& E* @  `8 d0 g2 @+ D$ m" Q( J  美国《大西洋月刊》的一篇专家文章则呼吁特朗普不要把对中国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调查上纲上线成对中国科技产业的打压,因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对美国来说并不是坏事。1 B, G8 U  J/ ]. ?. u
: i" J1 e3 ^# N5 a
6 P% X1 n9 T' p; m/ u
; _4 E- ~8 ^6 W
  遗憾的是,美国政坛可不这么想《大西洋月刊》的专家那么想。英国《金融时报》在几周前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特朗普对华发动的这场贸易战本质上就是美国政坛长期存在的对中国崛起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恐惧心理作祟,更是美国针对中国的“经济攻势”而发起的“更广阔的战斗中的一个环节”。* U2 c& F% E/ w

1 C3 U! E' P8 |( a
, \- A& J( E* o1 S
, Z$ V5 q3 _' G1 d# P0 W' d% g3 r5 _, @3 m
  换言之,不论是特朗普和他的301调查、贸易战以及对中国44家重点企业的技术封锁,还是美国国会及其通过的国防预算法案,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同构成了一个遏制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大网。我们在审视美国政府在贸易战上所做出的举动时,也就不该再单一地从贸易角度去解读了。
2 w% \( h* Q: \+ Z" Y  j
  v# M4 A3 L2 I: G: K6 C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今年5月美国政府的代表团来北京与中方进行“贸易谈判”时,很多人曾一度被美方开出的一份极为过分的“条件清单”给搞懵了。
& G) F5 T) g3 P9 g( E- H1 [# m, G2 t, r
  那份清单除了要求中国必须在2年内减少对美国2000亿的贸易逆差,还要求中国必须按照美国的要求开放市场给美国和大量购买美国产品,并要求中国必须立刻停止“中国制造2025”计划,立刻停止对中国企业的补贴,以及不得要求美国企业转让技术给中国。这几乎都是让中国自废武功的杀招。% o1 m& O" k, R9 w3 M& t" ~
! p0 z8 k1 `1 ]6 Q2 G  P

, Q' s3 {$ V# I: h. `/ h7 P0 @

. n" h$ c( o# V7 b/ x  甚至美方还在“条件清单”的结尾处恐吓说:如果美国觉得中国不配合,可以立刻用关税制裁中国,但中国不得反击,更不能对美国产品加关税,只能继续废除关税。
# G# o9 m; K# p- ?- w& e0 ~0 K, X8 k1 c# w8 f
: f9 b* h1 h- O6 l8 @
, E" R( U- y& V
) ?1 t3 @; e% s) g4 O; g
  当时,很多以为美国是真心想和中国谈“贸易问题”的国人,都难以理解为啥美国会这么愣头愣脑地拿一个“不平等条约”和中国谈,而且语气还这么霸道。于是,大家便以为这是特朗普政府不懂怎么谈判,没经验甚至乱出招的体现。9 v) P- X# U$ w
4 l, |1 ]$ W7 Q( }
& f% ?  v: f' e

' C; m* J* m  v  C0 {% @, M0 q" J  可如今我们把这个事情放在美国遏制中国的大战略的角度下思考就会明白:这并不是特朗普不会谈判或是胡来,而是美国压根就不想真的和中国谈“贸易”。他们其实是来给我们下“停止发展、停止崛起”的“命令”的,所以他们也才会在那份条件清单中毫不遮掩地用“关税大棒”威胁我们。至于什么“贸易”和“逆差”,不过是忽悠舆论的障眼法。
" w0 L* M' z3 p9 T1 i; K% c" j: w. x" f7 ~( G9 K) n4 \# X
  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最近两天美国方面一边放出的要和中国重新谈“贸易”的风声,一边又要对我们2000亿美元的产品征25%进口关税的事情,也就不难发现这美国人口中的“谈”到底是什么了。4 {6 W4 [2 E' t' \" b% X1 s3 {% O
; {  g( D  }+ X; p- C
  正如《华尔街日报》所报道的那样,他们是以为我们经济增速放缓了,以为这是被他们的关税弄怕了,所以又来给我们下“停止崛起”的命令了,而且连教训我们的棒子都准备好了。  K' {) \: I" Y; z+ i

+ A3 z% }! f% q4 V
/ e. [, M. x3 Q3 R  [4 V
2 {4 w: n6 h& Z. G' j  讽刺的是,且不说我们中方根本不会理会这种“讹诈”,耿直哥前面提到的那位美国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以及他所代表的一批开明派美国学者,也都认为美国用贸易战等封杀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和科技的发展的做法,“注定会失败”。" t* l4 C6 y( [6 @

' K+ J2 k2 U  k4 b9 d5 I) g. @  Z4 q- {; }+ x, s

$ O; W  h( N( E' ~  他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中国有着优秀且充足的人才;因为中国的崛起会给美国和世界带来更多好处;而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的崛起并不会动摇美国世界第一的地位——只要美国肯面对挑战努力奋进,而不是搞反智主义。/ h7 h1 c' {9 A
+ y  U& R% g4 K" |  K  V0 ~% V; P! |

& c( [5 J+ ]9 X9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xaornj 发表于 2018-8-4 05: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我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11-19 14:21 , Processed in 0.0225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