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时报》网站4月9日刊载哈灵顿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教授阿尔弗雷德·麦科伊题为《中国和美国是如何产生新的大国海军竞争的》的文章称,一种大国竞争一直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悄悄进行。美中两国的海军正在调整军舰的部署,建立海军基地,就好像它们是地缘政治棋盘上的诸多卒子。1 K/ X e# D3 k Y
1 @* U( e( H5 R' p, A, k
美国逐渐崛起为太平洋大国; `, s) z" L" ^% B# M# v! e
7 p% t0 h4 I, n, v' G4 T 文章称,随着美国在19世纪90年代发展海军,从而崛起为全球大国,时任海军战争学院院长的马汉船长指出,华盛顿必须建立一支战斗舰队,并夺取能够控制周围航道的岛屿堡垒,特别是在太平洋地区。由于部分地受到马汉学说的影响,乔治·杜威海军上将的中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中击沉了西班牙舰队,夺取了菲律宾群岛中的马尼拉湾这一重要港口。
/ ?- g" T2 |: g4 l. n
! |* ?1 `5 F$ S3 e; R1 \3 K; H4 b. m' \2 ^6 @ j
2 l' U8 o: I+ |/ B
然而1905年,日本在对马海峡对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所取得的惊人胜利突然显示出,美国当时拥有的从巴拿马延伸到菲律宾的细长的基地链条的脆弱性。" Y6 u- l m# P6 i5 \! i
3 ]$ q9 h8 _( { 文章称,在日本帝国海军的压力下,华盛顿不久就放弃了在西太平洋的大量海军驻军计划。一年之内,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就把美国驻该地区的最后一艘海军战列舰撤走,然后授权建造一个新的太平洋堡垒,不是在遥远的马尼拉湾,而是在夏威夷的珍珠港。他坚持认为,“菲律宾构成我们唯一致命的弱点。”1 C! X9 c1 @4 ?8 R: v5 m; e+ H# D2 o
9 K, W9 p4 I# ~1 y2 O4 i. i/ y 当一战结束时凡尔赛公约把西太平洋上的密克罗尼西亚交给日本的时候,从珍珠港向马尼拉湾如果派遣任何舰队在战时都变得很成问题,因而使菲律宾实际上无法防守。
$ j8 s: g+ a- t! y6 B2 i5 o; n) j
' M2 N9 u# p, s# J: d 文章称,部分地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1941年年中,美国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决定,被名副其实地命名为“飞行堡垒”的B-17轰炸机将是能够对抗日本海军控制西太平洋的神奇武器,于是他把这些新型飞机当中的35架派往马尼拉。
7 @! G+ G% U6 T6 h; Z# S7 M3 P# C" k1 t# X! q) x
然而,史汀生的战略是产生了一种帝国幻想,使得这些飞机当中的大多数注定在二战初期在太平洋上遭到日本战斗机的毁灭,使得麦克阿瑟将军的陆军在菲律宾的巴丹惨败。
( I" z/ N/ J+ Z; F% T7 v( R0 W; E/ V" S
文章称,美国在战后占领日本期间,获得了从该国北部的三泽空军基地延伸至南部的佐世保海军基地的一百多处军事设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冲绳岛有32处正在使用的美国设施,占该岛总面积的大约20%。+ }* n' w) [' B; F
) o8 N) Z- c' d& K# d+ j 然而,由于这场全球战争期间,轰炸机的航程延长了两倍,所以美国战争部于1943年决定,该国的战后防务需要在菲律宾保留前沿基地。这种野心于1947年得到全面实现,因为这个新独立的共和国签订了军事基地协议,授予美国对23处军事设施,包括第七舰队未来的苏比克湾母港和马尼拉附近的大型克拉克空军基地的99年租约。" ]+ g. J. Y! C* b; f9 Q1 o1 T% y/ D# \
( k& V: i9 Y8 [- r+ }' k 文章介绍,1951年亚洲爆发冷战时,华盛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缔结了共同防御协定,使得太平洋沿岸地区成为美国在战略上主宰欧亚大陆的东方根基。到1955年,位于日本和菲律宾的早期飞地已经被融入到450处海外基地组成的全球网络之中。建立这些基地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把广袤的欧亚大陆一分为二的铁幕背后的中苏阵营。, g+ X# A4 Z4 R }0 V+ F
: w2 Q7 E" t. C' C/ E! k5 s( v; z. N 在研究600年来欧亚大陆一个个帝国的兴衰之后,牛津大学历史学家约翰·达尔文得出结论说,华盛顿通过成为“在欧亚大陆两端”——在西面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盟,在东面通过这四个共同安全条约——成为控制战略枢纽的第一个大国,“在空前规模上”建立起“庞大的帝国”。
* F$ b, x* j, p, |* ?
( Z7 I5 `, b! V6 d4 C 此外,在冷战后期几十年里,美国海军完成了对欧亚大陆的包围,于1971年接管了英国在巴林的旧基地,后来又在迭戈加西亚岛斥资数十亿美元建立了用于空军和海军巡逻的位于印度洋核心地带的一处基地。' K# @2 ^9 i3 q/ [4 W& L( ?! ~5 h
- P9 l: e& ?; @
文章称,在这些遍布欧亚大陆的众多基地中,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基地在冷战期间及其前后尤其具有战略重要性。作为保卫一个大陆(北美洲)和控制另一个大陆(亚洲)之间的地缘政治支点,太平洋沿岸地区一直是华盛顿为了拓展和保持全球实力所做出的一个世纪之久的努力之中的重点。0 D4 _5 v' C0 g- q
# ~/ {, b! @1 m$ k- R! `: f7 V" Q 文章认为,冷战结束后,由于华盛顿的精英们沉醉于自己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领导人的角色,所以欧亚大陆激烈的地缘政治斗争的大师、前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警告说,只有在广袤的欧亚大陆的东端不以可能会使“美国被从自己的沿海基地驱逐出去”的方式实现统一的情况下,美国才能维护自己的全球实力。他以某种先见性断言,否则,“美国的一个潜在的对手就可能在某个时刻出现。”
2 U9 V$ i) j' x/ ?
, A, b$ j1 S$ A: H8 E! H0 E. l 文章称,事实上,这些“离岸基地”的弱化已经于1991年开始。正是在这一年,苏联解体,菲律宾拒绝延长美国第七舰队在苏比克湾的基地的租约。7 \, G( Q+ Y, r: O h r
) w$ w6 j" P* J6 E- b9 k- \2 h 文章称,当美国海军的拖船把苏比克湾的浮式干船坞拖回珍珠港时,菲律宾承担起了本国防务的全部责任,但实际上并未将更多的资金投入空中或海军之中。
" z+ ?* O+ B8 }8 u9 c0 F) N" y& R& v. P0 V- g. a
同时,美国海军也遭受了自己的衰落,其水面战舰和攻击潜艇从1990年到1996年减少了40%。在此后的二十年里,海军的太平洋态势进一步削弱,因为海军部署的重点转移到中东战争,海军的总体规模又缩小了20%(减少到仅仅271艘军舰),在范围不断扩大的部署压力下,船员人力出现紧张,因而使第七舰队无法应对中国的挑战。
' H0 y( w8 w* t/ I& X! D) ^6 A, \- Z! r1 K& r
中国海军开局不容小觑" C8 o9 _9 r" _. Y% C1 h* H
0 }! y2 f; \* F, U; M 文章认为,在多年来表面顺从华盛顿有关全球的规则之后,中国最近在中亚地区和亚洲大陆周边海域的行动显示出一项分为两个阶段的战略。这项战略如果成功,就会削弱美国全球力量的持久性。首先,中国正在花费1万亿美元建立一个由新的铁路、高速公路、石油与天然气管道组成的横贯大陆的巨大网络,从而控制欧亚大陆的广袤资源,作为推动其崛起为世界大国努力的经济引擎。
* S7 N! S' i2 f+ @: ~) q' H* O+ o# [4 S9 U* z! D }2 x
同时,中国正在建立一支蓝水海军,并在阿拉伯和南中国海建立其第一批海外基地。正如北京在2015年的白皮书中指出的那样,“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结构。”% n3 s. L |% L! P- Z! {& O7 [& ]
4 K, H, q$ H7 x4 H4 w, O 文章介绍,虽然中国所考虑的力量将无法与美国海军的全球影响力竞争,但中国看来决心要主导亚洲海域的一个很重要的弧形地带,从非洲之角跨越印度洋,一直到朝鲜半岛。4 P) @- H7 J! x2 D
1 w( N' a3 c; u( w9 i( Y 文章称,北京建设海外基地的活动于2011年悄然开始,当时它开始投资近2.5亿美元,将巴基斯坦瓜达尔这个阿拉伯海岸边的沉睡渔村改造成距离波斯湾入口处只有600公里的一个现代商业港口。4年后,中国再次投入460亿美元,建设由公路、铁路和从中国西部延伸至3200公里到达现已现代化的瓜达尔港的管道组成的中巴经济走廊。3 ?) Q9 M j' I3 q& i4 ~3 z3 w3 V
8 |9 ^ N) b* g, H, J! n8 O& y 同年,中国开始在非洲之角的吉布提建立重要的军事设施,并于2017年8月在那里开设第一个官方海外基地,使中国海军得以进入石油储量丰富的阿拉伯海。与此同时,位于印度洋中部的斯里兰卡把汉班托塔这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港口让给中国,从而偿还了拖欠中国的十亿美元债务,也使该港口今后有可能用于军事用途。1 m6 {* I; [6 F: p3 G# s( ?
3 O2 v' z. d" W, {- p3 a$ E
$ c$ R w) d% S! h! o- f
" K8 K; m" U- y" z$ A7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