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5日报道,神户制钢所、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和斯鲁巴公司都在最近几个月里承认在质量检查中舞弊,尽管这些公司都自称没有发生安全问题。2017年,高田公司宣布破产,该公司此前承认向三菱汽车公司供应了5000多万件有问题的安全气囊,并曾隐瞒汽车缺陷和篡改油耗数据。5 w5 C) _; c3 O- w/ E' p
% B8 |$ u; A% b5 I3 ?- t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公司2017年9月承认,该公司的几家日本工厂由不具备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车辆最终检验,这种违规行为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在审计期间,领班通常会让无证人员佩戴认证检验员的标识。4 i/ L* N7 Q" ]& I9 d6 q& t+ Z4 L
; A1 Z& W9 S. m: }+ P日产公司在日本召回了120万辆汽车,几乎是该公司在事发前三年内的全部产量。但该公司说,他们在安全问题上从不马虎。" ^# Y; C5 {/ q
, Q5 m+ a; k' v; O3 f; j' _7 F9 e) M
报道称,企业舞弊事件在全世界都很常见,但日本的这些丑闻触及日本品牌保持畅销的根基,也影响了日本整个国家的声誉。日本品牌曾是品质的代名词,在此前的众多质量调查中均表现优异,然而美国君迪新车质量研究公司的调查显示,在过去两年里,美国汽车品牌已经超过日本品牌,其他制造商也正在进步。
6 P+ ^' ~3 \+ i l( H% e) x5 D* Z- G) ~+ p& D" I! C- ~
报道认为,这些丑闻可能加速侵蚀日本制造业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让主要竞争对手中国受益。中国正在向全球最大经济体迈进。这也让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和制造理论受到质疑。
% M$ X7 T9 V0 F2 h; f0 W: F" z6 t! O
" D+ K6 Y6 k" \6 X3 M; ^; ^工匠精神失去制度保障
}7 a4 }; n6 f3 S' v; ^( q# @. I* Y; P
曾被《哈佛商业评论》等刊物追捧的日本模式,关键在于贯彻了“持续改善”的经营理念。在实践中,这意味着排除那些不必要的活动,削减多余库存,以及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出现的问题。) i% p5 o( ^* M$ J& _* l
) {2 b! _' d' ^$ W- v6 R5 M这赋予一线工人巨大的责任,他们需要从事日常操作并提出创新。这些工人被很多日本人视为工匠,公司会向他们提供终身岗位,以换取他们对企业的忠诚。
' f3 _- s. X" ]' A& O
) ]+ f9 y! A8 B4 B2 ]今天的问题在于,很多日本企业已经不能向一线工人提供终身就业保障。赋予一线工人如此大的权力,容易导致造假和舞弊的问题,也让管理者得以推卸责任。
5 \2 L7 ?# p# Q% x; {& z
4 Q1 L, D# p8 Y3 q6 J- [/ r一名在神户制钢所工作了30年的老员工说,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一线工人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 F4 r2 _# j4 f7 ]7 d0 H' Z1 ?% J+ _; | @+ R5 w
他说,质检人员成为主要裁员对象之一,因为他们看起来不像生产线工人那么忙碌。于是,生产线工人被要求自己检验质量,一些检查项目被外包。& z, Q0 y5 P: l1 }
9 o8 \9 B! p, R* a5 L+ Z) V一些参与数据造假的工人认为,他们别无选择,因为必须保持生产运转,而一些急单客户有时也能接受并不合格的产品。. E# }0 d7 |. K; P4 s, j/ V
3 B% q( N- i/ p% \
神户制钢所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说,管理者对利润的追求和生产时效的压力,是导致错误行为的根源之一。% W! ^; I+ S, x$ c
7 E2 J& C4 R1 i; l
报道称,日本仍是制造业大国。该国的制造业产出排名世界第三,每年的出口额高达7000亿美元。日本工业实力的动力,是二战后形成的制造业模式,当时日本企业希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来实现复苏。从1950年至1990年,日本的出口额增长了130倍。
! ~9 R9 T4 n( U* x
8 A" }8 m8 j: Q% ~( \7 M/ V管理层不过问经营问题
7 w" o5 U+ w+ v4 ?; t C( q2 D
% C0 T8 l- }. h' u0 t @! Y对日本企业的研究认为,日本的求同文化、禅宗佛教和武术,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福特汽车公司和一些企业都曾向日本模式学习。
1 ?7 w8 H* K2 P) }: t1 Z) H! m$ y$ q8 p/ D9 N) O( T( |/ ?! K
但日本模式也暴露出一些缺点。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曾在1981年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中说,日本的企业管理者几乎没有时间去处理经营问题,他们把精力都放在处理与客户、银行家和政府官员的关系上。* F9 F5 a/ ?1 T
% \% M$ u2 X: C. o6 @0 j报道称,即使在今天,日本很多制造企业的管理者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管理培训。早稻田大学管理学教授长内厚说,生产问题很少会上升到管理层去解决。
) i, r0 g/ y, i7 o: M- O2 Z' [! R& x/ @3 F0 l
日本制造商开始用临时工替代享受带薪休假和退休工资的终身固定工。松下电器产业公司说,该公司家电部目前只有1/3的一线工人是终身工。
( q; V- a* x+ V- ]* |$ X
" w! B3 i( T& |" e) Y: `2 [! y+ `0 w一些日本工业专家认为,最近爆发的一连串丑闻,是问题正在暴露和解决的积极信号。还有一些人指出,日本的一些质量标准高得不符合实际。
- _! _7 q1 v! i
5 x$ ?. }1 {0 P O9 h长内厚教授说,相信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的制造业工人可能认为,即使提供一些不是符合所有标准的产品也无所谓。
C# z# {9 y! }- X8 m7 O) U( R2 G&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