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发自北京的报道评论说,观察家因此都紧密关注北京的动静。事实上,中国总理李克强日前在柬埔寨访问时已经对外披露了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率,李克强表示,中国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9%,略微高于原先的预估的6.7%。1 y1 @7 B3 S- ^) I* h0 U
3 r) w- b, M' b4 l/ P
不过,经济学家们依然高度关注周四公布的官方数字,因为这是他们对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做出的评估预测的重要依据,专家尤其关注的是,按照目前的增幅,预计到哪一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追赶美国,也就是说,从哪一年开始,世界经济将翻开新的一页。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2016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8兆亿5690亿美元,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1兆亿1990亿美元。按照此一数字来推算,有专家认为,中国将在2024年赶超美国,也有专家认为,中国很可能在两年之后赶超美国。
( P K/ H8 h) a6 G0 O: \4 E
5 o9 C3 _$ f+ K( V4 o; p* X) b不过,法新社发自北京的分析文章评论说,必须对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数字持谨慎态度,因为中国东北辽宁省的一位政府高官近日就公开表示,辽宁省过去就长期在经济增长数字上造假,根据中国国家审计局公布的调查报告,辽宁省的一个县政府,2013年虚报财政收入,超过了实际收入的127%,这就是为什么2016年的第一季度,辽宁省是全国首个经济出现负增长的省份。而辽宁省虚报数据的现象绝非个别现象,法新社报道说,中国地方多个政府为了获得上级的奖赏,都长期在经济增长数字上造假。
: G. c2 A6 u* V* S" q5 B$ Q
* K& }1 G1 n% W& V7 N) |
/ a; K: L" O* A. E$ ? ^( ^
; |( c6 A7 d6 Z. Z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字在经济学界向来是一个引发争议的议题,而对北京政府来说,这是一个涉及到政府执政基础的重大的政治议题。前总理温家宝执政期间,中国政府就提出了经济增长必须保8的指标,将8%的经济增长率视为是维持就业,保障民众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的最低底线。中国地方政府因此都虚报经济数字,以此赢得上级的信赖。2007年,根据维基解密披露的消息,时任辽宁省省长的李克强就以此与西方外交官的会谈中直言不讳的承认中国经济增长数字涉及“人为编造”,含水量很高。; w; d* d- y& H9 U$ _
, e/ D) T# T9 [. Y
而这一虚报数据的现象十多年来不断持续,法新社引述中国地方官媒的微博报道说,中国天津市北部的一个经济开发区,2016年的增长数据就虚报了33%,不过,这一消息很快就被微博删除。
4 z9 Z" ^1 ?7 I' W2 O5 G. z3 f$ N) x# l: k4 E9 Y. e0 O
那么,中国各地政府数字造假现象究竟有多严重,中国国内凯迪网站周三刊登中国国内媒体人蔡慎坤的文章,标题是为何各地纷纷承认经济数据造假?" q& W: ?" E* c( w4 T
6 h5 O0 {0 G$ S$ D# V4 E& S" g
文章评论说,“GDP造假已经有辽宁、内蒙、天津、山东甚至江苏爆出来了,然而全国各地显然不止这几个省市弄虚作假。有人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其实就只有几个省 市能实现财政盈余,现在各地纷纷自曝家丑坦言造假,或许是因为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靠认错认输来争取更多的补贴,就象大跃进后期一样,吹牛越大的地方最终 付出的代价就越高!“' `; U% A( L# U3 N4 P3 m
' i E. ?8 o. I/ B
% K5 m) V! a: r* u, M) Q/ g6 z# C必须指出的是,西方经济学界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态度未免有些自相矛盾,一方面,对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缺乏信任,另一方面,高度关注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并且对此大加评述。
D1 T' L5 j+ U: F3 k" l+ X, g$ e; v: E
英国金融时报周三刊登的文章就是一大例证,金融时报文章的标题是:中国数据造假掩盖了经济复苏.2 X& _% A# a8 c- I" d% O
9 p z, ]. j, m( J
文章在承认中国地方官员美化数据导致中国官方公布统计数字失去实用性的同时,又披露说,中国国家统计人员经常将地方数据打折,以纠正地方官员美化夸大数字的习惯。不知中国国家统计局人员按照什么标准对地方数据打折,打折后的官方数字应该更加接近现实,那又如何解释中国官方“之前的数据从未揭示出真正的经济放缓程度。”7 X) Q9 O% ^1 I! F. R
" B5 P6 i: k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