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医疗健康] 中国9年"限塑令"名存实亡,沦为“卖塑令”

[复制链接]
小眷 发表于 2017-6-11 09: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头蒜、一个西红柿、几个小芒果……别看笔者就买了这么点东西,超市导购依然尽职尽责地用透明手撕连卷塑料袋将它们分类装好、称重、贴价签。结账时,收银员还会问一句:您需要塑料袋吗?大部分人都选择花几毛钱买个塑料袋,然后窸窸窣窣地装好物品走人。* j! I# B0 H7 j7 k
+ I2 b4 W$ V. ^" P5 T3 N1 _5 Z
您还记得吗?9年前的“六一”不仅是儿童节,更是“限塑令”实施的日子。这份“限塑令”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A$ A$ D6 g8 w! Q- g' c
: b1 A' v7 X7 ^: n1 E; o0 X$ |

7 w! J( n: y3 C8 v, ?; i3 o$ {% y* B; h. ]# m& C" \9 w
9年过去了,“限塑令”几乎名存实亡。甚至让人感觉塑料袋的用量比以前更大了:小商铺随便给,大超市从中赚得钵满盆满——手拎袋一律收费,连卷袋则以强制消费的方式转嫁到商品价格中,使“限塑令”沦为“卖塑令”!有些超市甚至根本没准备环保袋,想装东西只能买塑料袋,消费者想环保都不行。还有些商家通过“互联网+”推广塑料袋,付款时扫码关注,就能免费得“袋”。; k- S: w. q" y7 j- K

8 t; y5 m9 _% ~" R- X塑料袋为何屡禁不止?( G- U% ?1 o- a) j! f% {
* h2 Z: q4 C" m3 x' z
首先,其“替代品”吸引力不足。相比塑料袋,无纺布等材质的环保袋“颜值”始终没有显著提升,不仅价格更贵,携带也不方便。而塑料袋装完商品还可以装垃圾,哪怕要为此支付点小钱,在消费者看来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成本。
; b! X! r  s" A+ f3 K8 \) m) U8 m! e# h# K7 _# E
其次,监管不力,让“限塑令”空有其名。想当初,超市、菜市场几乎天天有人检查政策的执行效果,商家自然不敢放肆。但塑料袋的生产企业众多,销售渠道和使用场所更是五花八门。随着时间推移,监管部门鞭长莫及,惩罚力度越来越小,检查次数越来越少,最终默许了商家对塑料袋的肆意使用。
  m' w7 x6 ~( f3 Z! s3 c
) b# g, }# r1 X3 z9 g- X0 u最后,政策本身也有局限性。按规定,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但餐厅“打包”剩菜、在线或线下购物,是否也应听“令”行事?就拿快递过度包装问题来说,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但回收率不足10%。缺乏明文规定的灰色空间,给了塑料袋继续泛滥的机会。
  @: |4 z8 L$ ^. i- Y6 P
7 s/ c3 D* \6 o- D; y# h# H
* D; _$ R1 L, b: \# L2 H# i8 U
( z6 u) Y6 \, ?4 l" n  h2 {# X“限塑令”落空的背后,是白色污染卷土重来。有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而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很多超薄塑料袋既没有质量安全标识,也没有可降解标识,若被随意丢弃或不经处理进行填埋,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长期残留在土壤中,会对土质和水体造成极大危害。1 F: D1 e! X$ W/ e9 o* V) n6 h
3 a$ B* V+ P1 k/ o) \! K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环境污染,塑料袋还会产生看不见的“精神污染”——如果家里的大人购物时总是买塑料袋,孩子们又如何养成自觉使用环保袋的习惯?如果身边的污染我们都视而不见,将来又如何治理更困难、更棘手的环境问题?7 W% H; ], o5 n# `
+ d  n8 P9 c& u  `% F) o5 N0 ^
往昔那些布袋子、菜篮子,实际并没过时,依然能用并且好用,只是大家的观念被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裹挟着向前冲,认为限塑“很麻烦”“没必要”。然而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算算眼前的生活账,塑料袋为舒适便利加分;如果算笔长远的环保账,滥用塑料袋则为健康家园减分。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脚踏实地出硬招,减用、限用塑料袋。* w1 u! m0 Q: r8 @( W
0 M# b! L4 H! {0 C/ s9 }
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既然“限塑令”当初由政府推行,就不能完全依靠商家自觉来实现。环保、质监、工商等部门必须在塑料袋生产的审批、监控、执法环节中出狠招、抓落实,不让违规产品流入市场。: _& h( ]' K! @: d- I8 H. p

* ]  ]* p; j4 \. T& ]& F- h二要“疏”,让政令更加接地气。完善塑料袋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链条制度设计。塑料袋薄利多销,如果适当涨价,大家“扯袋”的手可能就会停一停。如果通过政府补贴,在超市等地对使用环保袋的消费者给予一定奖励,也许能鼓励更多人养成随身携“袋”的好习惯。此外,作为替代品的环保袋大都又贵又笨重。如果能利用新材料技术,做到平价又便携,相信不少人会为其转身。, _" i2 M* o1 w) i8 y9 x, M  o
$ W% [) S) [9 w7 h7 p
最后,无论是堵还是疏,都离不开公众意识的转变。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限塑令”的本意不是添麻烦,而是可持续。这是个长期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每个人的坚持。希望未来,“限塑”能从政令变为习惯。# K' n" b* Y+ M5 n9 d0 g* }7 G
: P4 B3 p( }9 V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钰云 发表于 2017-7-12 22: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11-5 20:56 , Processed in 0.0212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