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新西兰微媒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强大文明走向衰亡的征兆,不仅仅展现在他物质力量的枯竭,更体现在他意识形态的僵化。17世纪初,强大的哈布斯堡帝国朝廷在宗教狂热的推动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剥夺境内新教徒的财产,最终使得自身在连绵的战火中近乎崩溃;明朝末年,社会舆论出于对儒家大义的狂热推崇,力阻明廷与后金议和,最终使得崇祯政权在虏寇交攻下走向毁灭。
4 t( s: C v% a3 B# f8 s虔诚的天主教徒、哈布斯堡帝国的统治者费迪南二世,起初通过枭雄瓦伦斯坦的帮助打垮了新教徒的反抗,却在宗教狂热的推动下,于1629年颁布了争议性极大的归还教产敕令。根据该敕令,自1552年以来被世俗(新教徒)挪用的所有天主教会财产都须无条件归还,这迫使新教徒不惜一切也要反抗到底,掀开了哈布斯堡黄金时代走向了崩解的序幕。
% l$ `) A% O4 C) }& M! m. i0 e- V( \- u
明末大臣陈新甲,力主对后金议和,以集中力量消灭境内的农民起义军,摆脱明政府两线作战的窘境。这一努力却在和议事泄后,遭到朝臣和舆论的猛烈抨击,最终被崇祯当做替罪羊处死——南明著名抵抗者夏允彝回溯崇祯朝事时,对朝议挟持政策杀死陈新甲的作为极其反感,对于此事的后果,他叹道:“我之兵力每以讨寇,寇急则调边兵以征寇,东夷急又辍剿寇之兵将以防东夷。卒之二患益张,国力耗竭,而事不可为矣。”
. B7 r, x" e; M2 B8 ?
: r* _5 [# t4 U; ^, S& K' ]' g! i+ S; O; k
南明弘光年间,内阁大臣史可法因坚守大义人伦,拒绝土匪出身的军头高杰之子认其为义父,最终使得这支军队在高杰死后投靠清廷,江北四镇一朝瓦解——事实上,明朝末年的意识形态极为僵化,这就使得决策者严重脱离现实,并缺乏灵活性2 `9 f( k0 Y0 T
! @& W9 w& y/ [
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一旦道德标准取代了现实考量,成为政治家决策的基准,也就意味着政治决策机制丧失了对现实变化的调整能力。基辛格博士作为现实主义者,始终难以理解于一点——1629年的费迪南二世和他的廷臣为何无法意识到《归还教产敕令》的背后孕育着致命的灾难;当南明臣子夏允彝追忆崇祯往事的时候,也终究难以明白当年朝廷为何无视现实困境,非要杀死主张与后金议和的陈新甲——此举断绝了国家幸存的最后指望。
! X1 E8 [' }/ G+ w' b( Y9 u毫无疑问,1629年的哈布斯堡帝国和崇祯时期的明朝,都拥有强大的物质优势,然而,意识形态的僵化,却使得其决策者丧失了政治纠偏能力,在脱离实际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并最终走向灾难。
7 ]3 J9 H) m7 k6 k, @8 Q伊斯兰今天在西方所取得的扩张成就,并非她自身的谬误,因为这是一个伟大宗教与生俱来的本能; _) g4 c6 `- Y2 Z7 {( i" @
今天貌似强大的西方文明在伊斯兰问题上也同样类似。, ] U/ {+ U& X
法国的穆斯林人口已经剧增到该国总人口的至少10%(25岁以下年轻人中穆斯林比例更高),考虑到悬殊的生育率对比,原本稳定的该国人口结构必将在不远的将来走向倾塌。西欧其他地区的人口结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美国学者Mark.Steyn认为荷兰鹿特丹市的穆斯林实际比例已经超过40%;早在2011年,英国的人口普查结果就显示,仅东伦敦地区的穆斯林比例已达到了35%,这近乎十年之前的两倍。8 K) F: \( B& X* r+ v# p8 z; t
法国的穆斯林人口正在以可见的速度扩张,他们的规模将在不远的将来挤压本地的白人
0 \3 B) {. V) m; B9 p: J y人口结构的变异和宗教聚居区的形成,严重加剧了西方国家的宗教冲突和治安恶化。巴黎恐袭的主犯们皆来自比利时穆斯林聚居区莫伦比克,布鲁塞尔国际机场恐袭案的作案者同样来源于此地,是清真寺的阿訇而非政府在该地区实施统治,而比利时的警察事实上对此无能为力;在法国的马赛,由于大量超出法律管束之外的宗教聚居区存在,整座城市已经成为宗教势力的天堂;英国罗瑟勒姆镇,由于处在宗教人口的聚居区,强大的宗教势力使得执法部门不敢施行法律,以致于这个仅有25万人口的小镇竟有1500名少女被同一团伙的犯罪分子强奸,而宗教领袖则成为城镇事实上的主宰者。
- p7 `' r$ s# G
8 V& O8 o6 y/ t4 a: z n6 [$ v英国罗瑟勒姆镇的宗教狂热分子事实上已经成为那里的真正统治者,他们将懦弱的英国警察和百姓视若无物,将镇上的白人少女当做战利品肆意享用(这只是英国人口结构剧变灾难下的冰山一角)
9 _ u2 V) z; n. q/ ~8 {2 I. ^三名中东难民强奸瑞典女孩,并将作案过程上传在其朋友圈炫耀,显示出中东地区的社会观念与西方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类似的事情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在欧洲频频发生
4 D+ I% R$ g, ~' R8 ~更糟糕的是,如果穆斯林人口比例继续增加,西方将无法维持自身文明的生存。英国每日电讯报调查显示,61%英国穆斯林希望英国生活在伊斯兰教教法的统治(Sharia)之下,40%的英国穆斯林赞成《古兰经》在穆斯林的区域优先来适用;在法国、瑞典和德国的伊斯兰聚居区,清真寺阿訇的伊斯兰教法,在当地民意的支持下,取代了政府的世俗法律,维系着聚居区社会秩序。
0 P& h% M; \ ]+ p1 X/ q2 n" L' b/ }: J
西方宗教狂热分子已经开始试图实行沙利亚教法统治' N! n3 h, U% [& \( _: r
事实是如此的显而易见,西方文明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利比亚前领导人、虔诚的穆斯林卡扎菲曾得意洋洋地表示,“已有很多迹象显示,真主将引领伊斯兰在欧洲获得胜利——不是用刀,也不是用枪,也不用征伐;在未来几十年,五千万穆斯林进入欧洲,并把它变成伊斯兰的洲际大陆”;同样,那些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也怀有类似的看法:西方著名伊斯兰史专家伯纳德·刘易斯(著有《历史上的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史》)认为,如果西方不做出改变,那么在21世纪结束之前,欧洲将不可避免地被伊斯兰世界所征服。
* ~0 M& E/ f: m4 X: S9 z
1 q' J- E) d* Y% o" e ?) z“从未被历史验证过的多元文化论(诞生于20世纪初)告诉我,伊斯兰与西方将在一个国家内和平共处,但1400的历史事实却反证了这一点”。——亨廷顿
5 {0 z: [0 h8 O“我从历史的隧道中看到的是黑暗,这片曾诞生过伏尔泰、黑格尔和爱因斯坦的土地(欧洲),终将在傲慢之中迈向罗马的覆辙。”——多明尼克·瓦内
/ W4 O3 T* ]4 A" H/ r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多明尼克·瓦内,2013年5月因抗议奥朗德左翼政府加剧法国伊斯兰化的婚姻、教育、移民和宗教政策,而在巴黎圣母院吞枪自杀——临死前,这位历史学家在他的个人博客中留下这样的诉求:“世界需要一个殉道的壮举去唤醒那些可怜的梦游者,并把文明带出自我毁灭的深渊!”“真正热爱文明者,必然敢于去保卫她!”, L) t. i k2 ~% ?
( E" F }. J7 Z& o0 v' W! `
对于西方的未来,西方主张多元文化的政治领袖们事实上也心知肚明。据维基解密爆料,美国著名左翼政客希拉里这样评价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对欧洲的长远危害将超过希特勒”;2016年10月,法国记者出书表示,法国左翼领袖奥朗德私下曾表示,伊斯兰问题乃是法国面临的巨大威胁;即便是实施难民政策的默克尔本人,在2015年也曾表示,德国必须要有严格的准入政策,否则国家将陷入混乱% X8 L9 R" T0 @$ I, P. j* s8 |
事实上,伊斯兰人口剧增对于欧洲未来的影响,并非源于伊斯兰自身。人口结构的变迁导致文明的兴衰,在历史上早有先例。# [9 }) I, d- i* z9 p1 E
- K; x8 r; n& i- c
' b5 l% O( i4 c, A/ ? X8 s: J' `( V3 k4 _+ q5 A$ y
* x: p4 u u/ U6 [7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