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5SK虽然和中国最新的战机比不占显著优势,但在目前的中国空军里也是“20之下,千机之上”。加上苏-35战机已经在俄罗斯空军磨合服役多年,可谓状态正佳。这也就是一直以来外界分析中国空军采购苏-35的一个重要原因。
, Q# f5 D* t0 k) \
. x3 X6 c* @6 E2 G: J( M J* N+ [! }. J# g; V) C' Q
9 p8 m+ `# |* m8 c/ t" D$ y7 _
号称中国空军的“圣诞礼物”的第一批4架苏-35SK战斗机被确认已经抵达了遂溪的空军航空兵某师,正式纳入中国空军序列,并开始进行飞行训练。至此,传了很多年的中国采购苏-35的消息终于以买家秀的形式尘埃落定。原文配图:围绕苏-35本身也出现了许多争论,直到军网的宣布才算一锤定音。! j/ M% O9 [8 p. A; Q' ]
( i0 V3 L0 o; A: B0 _9 P
本周作为2016年与2017年相接替的一周,似乎有承载了各方面”年终盘点”的意味。一方面,各方媒体都在盘点2016年发生了什么;另一方面,似乎作为“年度计划”的一部分,不少在过去一年里大家挂念的武器装备都在这周集中爆料,争取“搞个大新闻”。也正是因此,这周里不少我们十分熟悉的武器装备赶着年末再次现身,也让人们对2017年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7 ?* L- V; M$ {4 z
( Q5 H# n% a/ h l8 G% d$ _2 Y 还有什么要向俄罗斯学?
" C1 v, T& H6 ]5 a3 W7 i0 k' b# s ~& p5 N6 I
号称中国空军的“圣诞礼物”的第一批4架苏-35SK战斗机被确认已经抵达了遂溪的空军航空兵某师,正式纳入中国空军序列,并开始进行飞行训练。至此,传了很多年的中国采购苏-35的消息终于以买家秀的形式尘埃落定。虽然这个秀并非十分高调,但至少苏-35购买交付一事已经确定。毕竟年关将至,协议上白纸黑字的2016年不能变成2017,要是没有完成时间节点,责任方可是要吃罚款的。
- B. O C+ X4 t/ u& o8 S
+ j* v% x( [! v# b6 ~5 T 不过有些出人意料的是,此次苏-35从我空军部队组织人员赴俄接受培训,到飞机从共青城出发,从东北入境再飞到南部战区的作战部队,虽然一路上都有蛛丝马迹可循,飞机在抵达目的地后,网络上也出现了若干张涂有中国空军标志的苏-35SK的照片,但在互联网上却有不少的网友,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对苏-35SK的来华坚持表示“不相信”。短短几天之内,他们从战机来华一事“无图无真相”开始,一直不愿意承认苏-35SK抵达中国的消息,不少人还言之凿凿地将真实的中国空军苏-35SK照片称为”PS”并且煞有其事地找出了所谓的“原图”,全然不顾中俄空军的苏-35战机在具体配置上实际存在的差别;另一些人则在发现苏-35SK真的来华之后大呼“失望”,认为我国航空工业至今还要引进苏-35SK是无能的体现,甚至是航空发展战略上“逆向民族主义”的逆流。! S5 D- o+ O/ s3 F _7 ]7 {
, [& B; `6 ]+ \8 N+ q4 z( _5 I) o; C, d3 G
, K- M/ |: @+ U9 f( U 毋庸置疑,随着歼-20战机的交付部队以及中国在五代机技术上的全面突破,中国航空工业在战斗机领域的最终产品上,已经在综合性能上超越了俄罗斯的战斗机。这直观地反映在歼-20与T-50两款五代机所代表的技术水平和研制进度上。原文配图:争论从塔斯社的报道开始,到圣诞当天趋于白热化。, y2 Z4 `3 H9 I4 X: G
1 R6 }: F$ c' ` c 对于照片和苏-35SK来华的事实真假,笔者以为目前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了。任何人不管情感上多么不愿接受(在2012年的时候,笔者也曾经很认真地觉得我国不需要引进苏-35),在面对事实的时候,首先需要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像歼-20战机首飞时一些台湾媒体一样认为是“PS”的想法显然是不利于分析真实情况的。
' I- k X( {1 @8 X% r9 q' Y% P4 J* x
至于认为引进苏-35是“逆向民族主义”的,其出发点也不难理解。中国空军自行研制的歼-20战机已经开始交付空军部队,其大规模量产计划也已全面铺开。作为中国第一种,也是全世界继美国之后首先交付部队的第五代战斗机,该机的性能毫不逊色于全世界最先进的F-22A隐身战斗机,在面对各种传统第四代战斗机甚至各种4.XX代的战斗机时,更是具备全面的压倒性优势。在这种时候转而继续向俄罗斯采购没有那么先进的苏-35,看起来确实是有些许不可理喻。& [: f5 U8 Q; j7 p0 u
9 r6 L4 T* m) s& G 苏联/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成立初期的样板,在中国航空工业建立的历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上世纪50年代的大规模援助建设工程就是这个航空工业的苗圃,而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延续至今的大规模产品技术引进工程,则可以算是一副极好的拐棍,帮助当时的中国在追赶世界先进航空技术水平之时走得更稳。& f, ?7 r& W2 l8 p$ ?) x: b
7 j7 b( U- ]7 C+ x3 a 中国航空工业和中国空军的发展目标之一,当然是要最终甩掉这一副拐。不过在歼-20刚刚交付部队没多久的现在就把拐朝地上一扔,合适吗?合适不合适,还得看看苏-35和中国当代航空工业的问题。) h" T% S; m) r& s8 q2 A |
/ X# `3 _: i) u 毋庸置疑,随着歼-20战机的交付部队以及中国在五代机技术上的全面突破,中国航空工业在战斗机领域的最终产品上,已经在综合性能上超越了俄罗斯的战斗机。这直观地反映在歼-20与T-50两款五代机所代表的技术水平和研制进度上。不仅如此,歼-20技术所衍生的诸如歼-10B/C/D、歼-11D、歼-16等四代半战斗机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客观地说,苏-35的航电系统虽然颇有特色,但其以无源相控阵雷达为核心的苏-35在这一领域可能不占优势,而在机载武器领域,由于俄罗斯下一代空空导弹研制进展的延迟,苏-35依旧只能使用上世纪末的那套俄制空空导弹,随着中国新一代的霹雳-10、霹雳-15等空空导弹的服役,中国在这一领域也将建立起优势。. ^ F2 C- v( @/ U" Z
" g7 Q( J! n+ r% H3 P1 T! D 但是有一点不能忘了,那就是在对比中国空军的技术装备时,必须考虑到武器装备的进度和中国空军的规模。歼-20当然好,但产量目前还不大,未来即使全面增产能够实现,其昂贵的价格和相对有限的产量也不可能让空军全面换装。歼-10D、歼-11D目前还处在研制阶段,歼-16则因为机载雷达的问题面临无法发挥全部性能和修改设计的困扰,目前能够批量列装部队的四代半战机只有歼-10B/C系列,四代半战机的产量上又显不足。中国空军还有数百架歼-7等着换代,对新装备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在四代半甚至五代机成为新战机的主流时,尽管四代半战机的产量目前也不够大,但现在继续生产标准四代机显然不如装备四代半战机明智。苏-35SK虽然和中国最新的战机比不占显著优势,但和空军大量服役的歼-10A、歼-11B相比,性能优势却是明显的。在目前的中国空军里也是“20之下,千机之上”。加上苏-35战机已经在俄罗斯空军磨合服役多年,差不多已经把新装备初期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解决了,可谓状态正佳。这也就是一直以来外界分析中国空军采购苏-35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在于补足产能,更重要的是让中国空军转产装备四代半战机的过度中不要出现力量的缺口。
3 k+ M- I. t" @6 B5 n' |( m- W. y. o1 e- k" c9 D
这种“无缺口”的思路,实际上贯穿了中国空军此次接收苏-35的始终。尽管由于交货制度的原因,最终苏-35战机从俄罗斯飞往中国的旅程依然是由俄罗斯飞行员执飞。但中国空军在俄罗斯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地勤和飞行员的培训却并非没有回报。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在苏-35正式交付中国空军的第二天,这些飞机就开始在驻地上空进行试飞和训练。这无疑也是证明苏-35已经成熟的标志。
, A% {! W% f8 Y; ?# j- ]3 D+ y" c: |% A. i; I
至于苏-35的优势,推力矢量系统和整合相关设备的综合飞控无疑是该机的一大亮点。我国在推力矢量技术研究上虽然不晚,近年来研制的几款涡扇发动机也有好几款配套研制了矢量喷口,但由于没有进行过装机试验,虽然在结构上已经有所突破,但在如何综合应用矢量推力上依然显得经验不足。苏-35战机作为俄罗斯推力矢量技术的集大成者,其矢量推力不再像当年出口印度的苏-30MKI一样需要单独的操纵杆进行操作,自然也是中国空军值得借鉴的产品。 I+ p1 R p+ v9 C R4 Q
5 |/ g+ H/ }* S' _ 还有一样就是苏-35机上的发动机。随着我国引进苏-35以及机上配套的117S发动机,相关的发动机维护大修设备也将配套引进。虽然该型发动机并没有比歼-20上已经装备另一款俄制发动机有明显的优势,但该型发动机依然可以给中国并非高枕无忧的航空发动机工业作为重要的参考。1 Z* [5 d d) P8 j9 i
$ A4 x- k5 W+ M% m& [* o 至于之前各方讨论的所谓苏-35战机携带国产武器的问题,实际上我军在现役的战机上部分解决了这一问题。目前我们已经观察到中国空军的苏-30MKK携带国产的电子战吊舱,也看到了海军航空兵的苏-30MKK2使用国产PL-12空空导弹。很显然,类似的解决方法也会被应用到苏-35身上,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f# D3 n& U( J& g( h0 V7 i
: A3 q3 _" N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