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张春领在“2016中国北斗与物联产业技术研讨会”上表示,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初步具备向全球拓展的基础,正在成为国家外交名片,走向海外。该系统将于2018年形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能力,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6 a. @2 [1 t2 d2 D$ y# e% P2 H
" i" c" \: X/ x9 }- I
张春领表示,北斗系统提供区域服务已有3年多,检测评估结果表明,在北京、南京以及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更高。在今年发射了两颗IGSO卫星之后,服务区内北斗系统的可靠性和服务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 w% \0 K o- k& U+ g. g2 V3 e) M3 {" t1 g* \
北斗的商用备受关注。据了解,新一代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核心基础产品,正逐步投放市场,可满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等应用需求,改变了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1 C! v' [. v* P8 g. r
+ ]/ g$ @, {! X2 k2 k; K | 另外,交通运输部、地震局、气象局、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多个部门,已建成覆盖全国北斗地基增强框架基准站网,后续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将为中国境内用户提供米级、分米级实时定位服务,部分地区精度可达厘米级、乃至于毫米级。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称,无论是在现代制造企业中对生产、运输的跟踪定位,还是在健康养老方面的信息传输,乃至于在灾害预警方面的固定建筑物卫星定位实时监测,都将成为北斗系统应用广大市场。 0 U/ Q& C, w- Q, X( G7 | l, j
1 P8 j# g$ {) T1 q. L( g, F; R# a9 l9 d% O' e2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