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6月14日报道称,中国政府“强国要有‘战略空间’”的这一观点被冠以“中国式门罗主义”,但是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则认为这一类比十分失当,因为中国周遭都是大国,与当年门罗执政时,周边都是殖民地、弱国小国不可相提并论。美国可以鹤立鸡群,而中国则不能。中国所做的,是在这个本来拥挤的地域里为自己腾出更多空间。
1 s5 q5 X6 t- ^
+ M& F& j: w: p8 e9 X 报道称,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上周在接受费尔法克斯传媒采访时称,“一些人称中国正在西太平洋实施‘中国式的门罗主义’,这是一个非常不恰当的比喻”。
0 }5 R& A, E) y' Q5 `8 C* @ K0 B2 x
特恩布尔认为,时任美国总统门罗宣布“门罗主义”的时候,整个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都是欧洲“摇摇欲坠”殖民地,当然主要是即将从西班牙脱离的殖民地。然而,同比之下,中国却被周围各种强大的势力所包围,中国的邻居们都是大国、强国。, Z: Y4 o8 H5 F. o
! V8 [$ a! O6 ] F6 j “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越南等等,当然,最主要的是,有个美国”,特恩布尔称,真正在西太平洋发号施令的是美国。+ [/ R( j5 B6 ?
. U% C7 o7 q7 \% |. B% A8 T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多次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表示,中国奉行的不是“门罗主义”,更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中国外交正在更加积极地维护正当的国家利益,更加积极地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也更加积极地同世界各国,当然包括美国发展互利共赢的国家关系。
) I/ M% F( Z$ L. O# J5 s3 ?
$ J! b: q' G# p% y 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2014年11月在英国发表演讲的时候也表示,中国不搞穷兵黩武,不建势力范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不称霸”的决心。中国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在弘扬亚洲人民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欢迎各方为亚洲安全和合作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中国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主张亚洲版的“门罗主义”。 F, [; M) s! k) I/ D ?! X
+ X/ E! T$ e& K3 R4 b 门罗主义发表于1823年,表明美国政府要求欧洲列强不得插手美洲事务,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门罗主义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美国崛起的里程碑。
% y5 Z1 {3 t$ Z# F, Z! Y+ K- }* O% Q+ y, U5 E4 F
英国2015年6月17日在题为《有中国版的“门罗主义”吗?》的文章中称,中国在南海主权争端的立场是反对像美国这样的所谓“外部力量”介入和干涉。同门罗宣言相似的是,尽管中国反对,并且中国具有仅次于美国的军费投入(在过去几年中国军费都以两位数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增加了12.2%),但并没有多少人认为中国具备足够军力阻止美国及其盟国介入。 p8 X% M: k! J) a$ b, b7 B
) ]3 K9 m# m5 b% |# P* C! E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贝德(Jeffrey Bader)也曾刊文告诫中国,门罗主义走不通。一些中国分析人士却愚蠢地表达对于“门罗主义”的钦佩之情,并将其视作中国需要学习的典范。我不认为,中国寻求主宰那些重要而又骄傲的邻国,坦诚地说,这也不可能实现。但许多亚洲国家却十分担忧中国的崛起及其经济力量是否预示着中国将这么做。中国领导人应该展现出邓小平的智慧,像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做过的那样,解除这些担忧之情
4 r3 E% d* P' R# C j s. ?0 j5 ?" v' e#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