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editor03 来源 留园网" K, W q) ^9 x
9 i% I2 k- Y8 z$ z( ^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正刮起一阵学习汉语的风潮。当我们的中国学生正在卖力学英文甚至远渡重洋赴美深造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学生似乎也没闲着,在美国的中文课堂上的非亚裔面孔越来越多起来,而他们的父母也越来越开始认识到学习汉语对于成为未来世界领导者的重要性。+ C7 T( ]& O& Z: _
( c4 }- [. i& S, D! V/ C# V为了和中国少年竞争 美国孩子疯狂学中文
5 Y, a6 m) Q7 v8 q* M) ]# S
0 \" ~3 h, K G2 {6 K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末期,当我在美国的一些非亚裔同学报名去上星期六早上青少年足球班的时候,我却和一群同我一样是移民的孩子至少两个小时都坐在中文学校的教室里学习传统文化,阅读类似“在超市买白菜”的文章。4 W1 B6 X3 Z* u4 X& J+ s4 Z
在美国的中国传统学校,又叫“星期六”学校,是专门为我们这些ABC准备的,让我们学习中文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 z6 t, {0 D# U* N3 Z/ r, s5 e" O- P, W1 S' t+ D4 f
事实上,我在那里上课的心情是复杂的。每周在传统学校的学习都会让我想起和我在Thousand Oaks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同。(Thousand Oaks,千橡市,美国加州南部城市,以白色橡树闻名,是作者出生和成长的地方)0 |) `4 j2 p3 H" P( c/ r0 c- V
但同时我也被一群长得跟我很相似的同学包围着。我记得当时整个学校只有唯一的一名非亚裔的学生,他是我的好朋友Ashley,比我大两岁,却上着与他年龄并不相符的幼儿园课程,那时在我看来是很奇怪却很有趣的。) J1 C% ^5 f1 ^/ F& m6 X% v
谁也不会想到,20年以后,像Ashley这样的学生在传统学校却是很常见的。
0 L0 |9 Q0 Z) j: ~6 r习近平总统九月会见奥巴马总统时,提出“OneMillion Strong”的倡议,计划到2020年美国K-12年级的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人数将从20万提高至100万左右。(这20万不包括在传统学校学习的学生)
5 L7 v, {% P7 k+ a! C% S这个倡议是由非党派和非营利性机构100,000Strong基金会主导,在教学中开展标准化课程,增加教授普通话的老师数量,用科技手段来促进语言和文化教育,尤其在那些从未有过此类服务的社区。$ o/ A& R5 ^* [, R2 K; I
基金会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国政府、像是美国普通话社团这样的非营利性组织,以及有创意的跨文化平台“疯狂新汉语”,这之中比较有特点的是YouTube上一个开朗的金发女孩Jessica开设的节目,是把英语俚语翻成普通话。" H9 [% B1 z: V. o- [: L9 x. v
要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让美国学汉语的学生数量增长至5倍是个长远的目标,考虑到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有三四亿的人学习英语而美国的普通话学习者数量却很少,这给美国教育界也带来了紧迫感。据中国日报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孩子从3-6岁就开始接触英语学习材料。
3 P5 e5 U. A% N6 `/ [“我们没有尽到我们的职能来确定我们的年轻人是否有准备在全球化经济中竞争,而中国在其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x! A# u' d( b# F
“我们要跟不上了,”100,000Strong基金会的主席兼CEO,Carola McGiffert说道:“我们没有把它看成竞争,但事实上我们的确没有尽到我们的责任,来确定我们的年轻人是否准备好参与全球化经济竞争,而中国在其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而我们没有为我们的孩子做好足够的准备来管理有关政治、外交和安全方面的最直接的双边关系。”6 q5 y. ]# L" o
将中国文化和语言项目融入到美国学校的努力已经遭受到了反对,主要是以社团的形式出现,他们担心由中国政府支持的这些课程将会是共产党的洗脑机器。5 @) b, }4 g, u i+ [3 q, b0 y* N
但是正式的项目已经在全美流行起来了,而且不仅在沿海城市:明年印第安纳州将要在贝茨维尔市成立一个公共资助的专研普通话的项目,贝茨维尔市的人口在6541人,亚洲人占到不足2%。
$ U' R0 W* w" M自从大学委员会在2007年将这一课程作为一项选择引进后,美国高中生参加AP中文考试的人数大涨,但和AP西班牙语考试人数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
; A) w) [ d+ j! n参加2015年AP中文考试的学生中有21%认为自己是“标准化学生”,意味着他们只是在教室学一些基本的语言,而没有用它在家里和家人交流。4 ^; q- S& k `) Y4 P" X
Jaime Ocon,加州Westlake Village,Westlake High的一名17岁高中生就是其中的一员。Jamie在11岁时就在父亲James的逼迫下学习普通话,首先进入了L.A. San Fernando Valley的传统学校学习。他是那儿唯一的拉丁裔学生,之后他还能独立地和一位北京的家教通过Skype交流学习。5 U; ^% G6 D6 u
就像我的父母亲对我一样,James要用贿赂手段才能使儿子Jaime在周末起床去上学校的业余课程。8 j1 ^$ F# E' ^5 V
Jaime是学校的运动健将,作为墨西哥裔和美国裔的后代,他的母语是西班牙语,去过北京和上海参加夏季游学。在高中学中文时还跳级,在满分5分的AP中文考试中得了4分,最近成为一家科技公司中国客户的联络员。他希望获得奖学金,毕业后去台湾上大学,而这显然不是一般的美国准大学生们会考虑的首要选择。$ G) U; N# k# J' b' _4 c
“我的朋友叫我不要去,他们会说,来Pepperdine大学和我们一起玩水球吧,”他说:“可关键的一点是我的中文要比西班牙语好。”他的妹妹Charlize在9岁时就有一本普通话的教材。! ?$ E: _9 y0 g! o; n( Q
Jaime也许是他朋友圈中的局外人,但是他却是整个国家紧跟中国文化传统的一员。这样的趋势在传统学校可见一斑,那里的行政班子已不再完全是中国人了。
, h) Q) r. _7 B3 s. u4 P今年南加州的Westside中文学校刚任命了他的第一任白人校长John McGlasson。他的妻子并非是中国人,但他们12岁的儿子Jack在6年前就开始在那里学习了。
$ c+ u. @% c" X7 |9 A. C$ _7 U虽然校长McGlasson强调学校340名学生中接近15%是非中国血统的学生,但学校最终是为有中国血统的学生服务的。“我们不想让学校去迎合那些非中国血统的学生。”McGlasson说道。
9 ^$ x' f% g1 ]5 B如果传统学校不去迎合的话,他们就要去适应现状。
& u1 ]( L. W4 p# ~9 z在我读过的那所星期六学校,学生被分为三类:: T- Z( Z' j. g4 o6 K! _
A类、B类是学生父母当中至少有一人是讲中国话的,C类是父母双方都不会讲中国话。 t& g3 z+ `8 g; G" H( v
据学校的校长Li Hsieh估计,招收的600名学生当中,将近有15%是非中国血统,少于5%是非亚洲血统。
9 _* Y/ v# @, l H* K6 |, y2 ?可是在我当学生时招的300名学生当中仅有1%不到的学生是非中国血统的。
T' ^/ \/ Y9 F' Q, uHsieh说逐渐增加的招生数量使得把学生安排在他们从本地高中那租来的教室变得越来越难。
7 r- L$ Q9 a( S考虑到学生之前所用的教材中大都是关于在台北搭乘地铁或在中国买菜这类的文章,需要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具体实际的学校或是文化中心。
: G& S/ R8 w4 m$ F5 z" {2 q; X现在,学校使用的教材是按本地编写的,其中所举的例子都更加贴近美国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像是走廊更衣室或是加入学校合唱团或乐队。学校也已拓展了他们的选修课程,包括功夫、网球、芭蕾、国际象棋,当然还有AP预备阶段的中文课程。
0 o& D0 N, ^7 O2 Z我在幼儿园C类的班级中看到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非亚裔。他们的父母都是Thousand Oaks有钱有地位的人,他们对于给孩子报兴趣课程都有极大的热情。* G: x+ Z6 r, M* z1 X+ \ O- h
“普通话是未来的趋势。”他们告诉我说,当回忆起他们在中国做生意时为了和他们的同事能更好地交流而学习这门语言。他们希望给他们的孩子增添一些优势(更早同时更好)。对于一些学生,像是6岁的Juan-Isidro Martelli,学习中文已经有3、4年了,同时他还从他阿根廷裔的父母那学习西班牙语和德文。7 e0 g7 v- D# \' x( Y' G" d2 G! j
有一次,Veronica Li老师在黑板上大致画了一张中国地图,分享了她在中国中南部一个贫困省市当志愿者的经历。他认识了一对父母,一年就赚30美元,因为没有能力送10岁的女儿上学,不得不让她嫁人。+ U5 K Z6 `# u% |! N
她的故事或许能阐明中国随着经济发展而愈加明显的两极分化。同时,这引发了台下父母的同情心和不住的点头。
0 Q6 r, E0 {, S& @“也许,有一天,我们都能去那教他们英语。”她热情洋溢地说道。但是,事实似乎正朝着不同的方面发展。
. u6 ^: U d q; `( _. z$ d7 ?8 ?% 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