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在高铁出口存在激烈竞争,两国先后在印度、泰国、印尼多次交手,目前来看日本取得暂时胜利,但日本新干线出口面临三大难题,或将在以后的竞争中,完败中国高铁。# ^" G* G9 d6 A* E( t4 J8 I
7 O0 w2 M, k3 S4 d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9月24日报道,未来4年,亚洲铁路市场规模将达到3726亿元人民币(1人民币=0.1569美元)。面对这块大肥肉,世界各大铁路公司都在磨刀霍霍,生怕在这场“夺肉大战”中落后一点。
0 P* S5 z2 w& {, y% ~5 _# m9 O! C* y3 M& B
而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当属中国和日本,两国已经在印度、泰国、印尼交手多次。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泰国、印度都选择了日本新干线,放弃了中国高铁;印尼则谁的技术都没有采用,日本看似取得了这场争夺战的暂时胜利。然而,日本新干线出口面临三大难题,很快将露出破绽,丢失更大的市场。
, i3 R5 u2 P7 l( U9 G4 S$ v
6 G% ?" C/ Q9 g0 p' V1 M y3 @) j6 Z3 z+ x' k/ c9 r8 o
6 Y+ D- P* X& w3 G0 r
+ }, S5 g$ i6 h( H% ^+ F% C" y% p 中国高铁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后起之秀,与德日展开激烈竞争, K/ W8 e* M/ R& C
! w/ \: _. ~# x" t% S9 m5 E0 X" t8 J- ^; w) B$ c" w* a
首先,日本新干线的卖点与当地需求不一致。运营半世纪以来的“零死伤”、平均每列车的误点时间不超过1分钟,虽然日本以此为荣,但想引进高速铁路技术的国家却不一定这样想。众所周知,这些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除去政治原因外,花费问题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a" G9 w, v) E- d; v9 R
' d0 [! c8 g; n' s' Z 日本新干线价格十分昂贵。截至目前,日本只向台湾输出过新干线技术。台湾高铁于2005年5月完工,2007年12月投入运营,由于成本过高,入不敷出,连年赤字,估计今年将宣布破产。虽然日本称其新干线的安全性世界第一,但是毕竟新干线在日本国内制造,成本高昂。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一旦贸然采用新干线技术,其运营收入很可能连贷款利息都还不上。而且,发展中国家与日本不同,不那么追求到站时间的分秒不差。
4 j6 }- \( s0 e" ^
/ v8 @. `3 _" ?3 n$ E H 其次,日本新干线的“加拉帕戈斯化”。“加拉帕戈斯化”是日本的商业用语,指在孤立的环境中独自进行“最适当化”,从而丧失和区域外的互换性。当日本企业面对外部竞争时,往往会因此败下阵来,最终被世界淘汰。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平板业界巨头夏普的衰落,由于固步自封,固执于日本制造,白白断送了良好开局。新干线也是同样,由于东日本铁路公司垄断,新干线也全都在日本岛内制造,虽然日本的磁悬浮列车不断刷新世界最快纪录。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固执于日本制造,导致新干线成本高居不下,势必会影响国际竞争。
2 u/ u: q. _3 m& i: Y, e; ?/ E
6 K" }2 Z/ V( ?. k+ D$ a 日本与德国作为世界两大工业强国,其采取的策略完全不同。德国更注重利用技术的输出来占领市场,而日本则不是。因此,日本众多商界人士都担心,“加拉帕戈斯化”会断送日本新干线的前程。) M" U2 H3 n, M) R# j# b
+ n& H) N7 X5 I1 Y6 [
最后,中国高铁的迅速发展。此前世界只有德国西门子公司、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3大铁路公司与日本新干线技术竞争海外市场。但2000年以后,中国高铁迅速发展。2014年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已经超过了1.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一。面对这么强大的竞争对手,日本也不能视而不见。并且,中国高铁拥有投资少、运营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等价格优势,正好符合亚洲各国的需求。特别是中国主导的亚洲投资银行建立后,可以为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支持。
, K* o; f" O7 k3 r: w% \- u8 f4 \$ Z& v" w- R5 q6 _& m
据日本专家的调查显示,中国高铁在轨道面、高架桥强度等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东海道新干线。日本媒体称,只有日本人才认为中国高铁不安全。虽然中国在前两次交锋中暂时失败,在第三次交锋中打了平手,但日本媒体还是认为,未来亚洲高铁市场注定将掀起一场厮杀,中国在竞争中击败日本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今后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 M0 L( ?* w: t F9 \+ y
) ?6 \9 P& \5 B4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