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1962年中印两国干了一仗,但之后50多年来相处还算和睦,两国领导人也经常互访,“亲密度”大大提升。但是,印度国内 “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 t: M n5 y4 ^, j# j8 @
+ V; ~* X# I0 {" A8 k: I4 U 8月3日,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中国的广播信号正渗透进位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边界线的居民生活。由于印度本地节目信号弱,印度边境居民越来越喜欢收听中国的广播节目,内容包括新闻、评论、普通话教学等,通常用尼泊尔语和印地语播报。, v% z7 O% X6 O; y5 z, _8 L) [
' v) Y; B) R5 ]) h# Z( N
这下子印度慌了,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播放的节目内容和立场会不利于印度。为了应对中国的“广播入侵”,印度通信广播部计划投入40亿卢比(约合4亿元人民币)来加强查谟-克什米尔以及印度东北部各邦的广播网建设。9 ]8 z6 a: b: l1 }2 ?8 \
0 R0 O1 K5 S7 n5 |( p
其实吧,中国之所以能够将信号传进印度,是因为3年前中国和尼泊尔签订了中国广播节目“落地”合作协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建了广播站,尼泊尔200多家广播台都在转播其节目。
4 H6 G3 H. I9 W9 p2 { v7 U; y
9 L# B9 M) B; _0 O9 ~ 信号这东西无影无形的,广播站建好了,信号也就开始传播了。除非印度建个铜墙铁壁屏蔽它,否则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9 x* i$ q/ g/ i
% Q: \6 t) a4 b
除了广播信号,中国强大的通讯信号也让印度倍感威胁。2012年,《印度快报》曾报道称,印度议会信息技术常务委员会成员到锡金地区的纳图拉口岸做课题研究,却看到印度士兵向中国边境士兵借手机打电话,信息技术委员会对此感到“非常不爽”。印度士兵却抱怨说,纳图拉口岸信号极差,他们想和家里通个电话报个平安,就只能向隔离网另一侧的中国士兵借手机。
3 r2 I3 [* s) q/ Z1 G4 @/ q" i: v& T) s- u( e5 K! J
其实小编不得不说一句公道话,打国际长途很贵哒,咱们人民解放军大大方方地借给你们,你们却反过来倒打一耙,真是太小心眼了。7 C6 |6 i; h0 K
: c% B" G0 r6 I7 [* T# v
印度国内的媒体也非常生气,纷纷指责印度的电信运营商。印度几家私营电信运行商大都选择在锡金首府甘托克布网,不具备盈利性质的纳图拉口岸只能靠印度国有电信公司提供服务。但印度国有电信公司却不断拖延口岸执勤哨所附近的布网,迟迟不肯采购信号塔。你说,这又能怪谁呢?( V" o! \& W. o: C
- p! M, J% c) q* e4 a" x
无独有偶,2014年,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一位印度内政部官员在前往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即我国藏南地区)途中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手机只能接收中国电信公司发出的信号。* _: w( V0 L5 f" f. Y
2 b: `5 ]' o6 i+ T# ^& O1 l- F 回去后,他给印度电信部部长写了一封长信,说印度的私人电信运营商根本没有在该地区安装电信塔,并且诬称印度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是受到了中国电信公司的影响,因为中国公司不希望印度电信公司在两国边境建造这些设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国电信公司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1 s' d0 X) D: s+ ~' F
& j3 Q1 Y5 m' K1 s 相对于印度的小气,中国是怎么做的呢?印度与中国西藏毗邻,印度香客赴西藏神山圣湖朝圣有着悠久的历史。西藏阿里地区的神山冈仁波齐、圣湖玛旁雍错是印度香客朝拜的圣地。* w& {5 T7 ?! d; E* K
7 _& \' s- O& R' M/ B3 e 中国于1981年起接受印度官方香客入境朝拜,过去十年累计接待印度香客近8万人。由于过去的朝圣线路需翻越海拔5300多米的强拉山口,香客需跋涉20多天才能抵达朝圣地点,异常辛苦。
" E2 ?* P+ N; O
8 d- G, P3 m* g$ C5 e4 E2 b 为了方便印度香客来西藏朝圣,2014年中印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宗教交往、为印方朝圣香客提供便利,中方决定增开经乃堆拉山口的朝圣路线。- `$ n, S. I+ K) x
$ d4 e: X, \; _$ H" ~
2015年6月22日,首批印度香客顺利通过乃堆拉山口,印度香客进藏朝圣新路线正式开通。$ y+ d0 C. ? f
& `' F9 u2 ?9 Q) u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印两国作为友好邻邦,应该多一份真诚,少一份猜忌
& V# F2 v. Z; i. ^+ ?3 f% E
* X8 h9 ]) u" N @0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