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总统第一任期时的亚洲事务高级顾问杰弗里·贝德以知华派著称。他曾发表“改变对华政策——我们是否在自寻敌人”一文,理性的分析了中美关系。近日,他又很客观的评论了中日之间目前的状态。5 j! h* q4 [) ]) n
5 q- b4 O+ D3 a `% R
贝德(Jeffrey Bader)2009年至2011年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统特别助理,是奥巴马总统第一任期时的亚洲事务高级顾问。离开决策圈后,贝德进入华盛顿智库,现任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怀特黑德国际外交项目高级研究员,是外界眼中华盛顿知华派的典型代表。近日,他日前在接受专访时对中日及中美关系做了观点性表述。
% x! b- [" v5 \( ]( d8 x; e5 Y$ i
+ O j9 Y+ H/ Q9 K2 h' T7 E* b 日本靖国神社体现的历史观糟糕透顶
' ]6 s; q" P+ x# \) d) l7 C5 m C' q' b# \" d
记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言行在中国引起很大争议。他希望日本做正常国家,但无法界定怎样才算正常。' O- s, a l8 C9 y' R( b, e
% s# q% F4 y* B 贝德:我认同你说的,安倍的主要目标是令日本正常化。二战后,日本被看成一个特殊国家,日本的宪法实际上限制了日本承担更大的国际角色,也限制了日本的军力发展。与此同时,日本一直被要求就其过去的行为道歉,即使日本在1945年以后一直是国际社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日本过去的道歉一直不够好,韩国人和中国人总是说日本必须承认过去的罪行。我去过靖国神社,那里面的博物馆糟透了,那种历史观是一种极端的民族主义,与人们对历史各种合理的解读相矛盾。如果那种观念代表日本想要的“正常”,那绝不是我们希望日本拥有的“正常”。但我想那不是日本主流社会希望的“正常”,也应该不是安倍想要的“正常”,安倍只是想让日本拥有其他国家所有的权利,尤其在国防方面。一些日本人认为成为正常国家意味着日本不再依附于美国,日本也可以与中国为敌,但我想安倍应该不属于这一类人,他的想法应比这些人更贴近主流些。安倍确实给美国制造了麻烦,比如参拜靖国神社,他因历史问题与中韩两国没完没了地争吵。现在所有人都觉得日本必须在历史问题上展现出更真诚的态度。6 O. R) p' A5 X/ M; _$ S# I
( K7 l* e/ Q+ m: Z
0 u2 d T9 ~+ |% N- Q+ K6 b, b* K: N
7 X a- S% v2 k; [9 n( S+ y
' \ x) U+ Y/ l0 c7 p
靖国神社的噩梦最好不要带出来+ B* r! V1 U" j
; ^& y' H) \8 i$ p0 S. d* m& y0 K1 ?- S) _# f+ P
记者:美国现在鼓励日本发挥更大的军事作用,不担心养虎为患吗?8 M% K* [7 H) x
! y1 @$ i0 O7 S: N2 d! R1 r
贝德:我不认为日本会是“老虎”。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人们并不担心日本未来会做些什么。日本不会变成有核国家,他们有这种能力,但不会这样做。日本不会发展重大军事能力,比如远程导弹。日本对于在宪法允许范围内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非常克制。另一方面,中国也不是1931年和1937年的中国了。中日目前处在典型的安全困境中,两国只考虑自己的焦虑,而不考虑对方的焦虑。换句话说,当中国人面对日本,他们看到的是过去的噩梦;而当日本人面对中国,他们看到的是未来的噩梦。, i* j8 ^( A3 t
5 [$ p8 |& C* t( r: F7 Z$ W 焦虑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过激反应
7 X. J& I8 ?3 d! M% _+ R% K! l
" [8 ]) p& l' [7 I) s+ y' D" E 此外,贝德还就中美关系及南海问题发表意见称,他还认为两个因素需要考虑:一是当下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第二是不同国家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也就是现实及人们对现实的看法。什么是现实?现实是中国是崛起中大国,跟十年前相比,不论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实力,中国都变得更强。这种变化不仅在中国周边引起焦虑,也在美国引起焦虑。这些焦虑中有些是自然的,有些则反应过激。核心问题是我们能容忍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吗?答案必须是“能”,但担忧的区域国家和美国都不清楚中国将如何使用日益增强的力量。这也是南海问题被特别关注的原因。& G5 @3 ]8 G, ^% Q
3 E5 g9 k2 V2 q/ Z/ c7 h 南海争端由来已久,但过去从未招致如此紧张的局面。可如今中国强大了,紧张局面就出现了。考虑到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崛起是对美国利益的挑战和威胁。他们把矛头指向南海,指向过去 15年中国激增的军费,以及网络安全和贸易议题,得出的结论是——美中之间是对手,对中国有利的事就会伤害美国。
& n! G4 ?/ G1 @, z, {+ e0 h: M% P. W/ V$ k' G$ r* v* |
贝德指出,我之所以要写《我们是否在自寻敌人》一文,是因为现在有很多美国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而我认为,这样的想法首先是对中国崛起的过激反应,其次这样的反应反而会导致两国陷入长期敌对。我希望阐明,美中之间原本就存在许多不同利益,尼克松、基辛格、毛泽东与周恩来当初决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非因为他们觉得美中利益和价值观完全契合,而是他们认为两国有能力管控分歧,在能够合作的领域有所作为。我想这是过去40年两国看待彼此关系的基调,也是正确的基调。我明白当两国间实力不断接近,再用这样的视角处理双边关系会变得更加困难,但一件事变得更难不代表不应该去做。. z: @8 s$ E/ V# t8 j9 c. z& _1 B3 d
3 D) M" Y/ _( o* f
8 Y8 X, X- @; B. M5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