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文网报道:众议院共和党提出的2016年预算案星期二出台,主要内容包括削减包括食品券在内等项对穷人的救济项目、增加军费开支、将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部分私有化、将医疗补助(Medicaid)变成对各州的一次性拨款、废除医改法以及10年内实现预算平衡。3 H+ B; l6 o6 p* Y+ V: X+ O" c
L9 G- H: C5 B6 S# A- s( o据《纽约时报》报道,众议院的预算法案基本上是已下台的众议员瑞安(Paul D. Ryan)担任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时的内容。 p+ Z$ \* T) }$ }
由于参议院也被共和党掌控,今年的预算案在政治上更为引人关注,尤其是对于摇摆州面临连任竞选压力的共和党参议员和共和党总统参选人。% @) J! r$ k1 ~( J; H& w$ H3 Z
7 y5 Y* \7 u' i" Q; k' s/ d瑞安的接班人、来自乔治亚州的众议员普莱斯(Tom Price)星期一声称这个计划是要理顺华盛顿的财务,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国家,挽救并加强类似医疗保险等联邦项目。
: x6 Y1 {+ X2 Z2 \0 L% F1 l/ ]( a
i t2 M' h+ b* f哈芬顿邮报(www.huffingtonpost.com)说,普莱斯的预算摘要说,不管是食品券、住房补贴或教育好处都更加困难,因为华盛顿忘记了自己的知识和权力的限制性。那种情况发生时,社会保障项目不再是通向安全未来的桥梁,而是变成成功的障碍。0 ? c( \/ }' w' A* C: ?; Q. g
: }/ g+ @5 o$ y3 R- ~- u普莱斯的预算案将在两方面削减食品券和医疗补助。正如瑞安过去提出的那样,今天公布的预算案将医疗补助和食品券都变成对各州的一次性拨款("block grants")。普莱斯和瑞安都是根据1990年代的所谓福利改革而提出一次性拨款,当时的改革是预防联邦临时救济贫困家庭项目(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开支超出一定数量。
6 P; G* I) \, k7 b, I+ x! M
5 F3 B( } Y) C" U% k6 v8 Z其结果,尽管数百万人陷入贫困并且在过去符合救济资格,TANF开支一直维持原定数额不增加。另一方面,食品券开支去年上升到780亿美元,主要是因为2007年以来的大衰退导致数百万人失业。普莱斯的预算案将防止食品券再次上涨,由各州决定什么人符合领取食品券资格。目前,食品券可发给任何符合资格的贫困人口,全美领取食品券的人数高达4600万。/ G1 Q$ W7 q# A
* C* H: _ w2 q
众议院共和党预算案出台:增加军费削减食品券并废除医改法_图1-3. \% N( s, P h" }5 t- i
2 F7 e) K( n, P5 B另一方面,普莱斯预算案提出减少食品券和医疗补助的预算金额。尽管预算摘要没有具体说要减多少食品券,但它在医疗和退休项目的强制性开支之外,要在今后10年减少1650亿美元。而瑞安去年的预算案提出要削减食品券1370亿美元,即减少18%。$ X( ?4 g) H; v4 D' \
, N2 O& ?1 Y6 y普莱斯的预算案还提出废除医改法并要取消对军费开支的限制。
8 `# j) L- Q3 O1 }7 D; K" G! w2 z; ]( [9 |2 h1 A
即使众议院通过这个预算案,它的政策也很难变成法律。共和党掌控的参议院也将成为众议院预算案的障碍,因为共和党参议员会提出自己的法案。即使众议院和参议院达成一致,总统奥巴马也会对任何要废除医改法的法案行驶否决权。
7 M5 K/ w9 E n7 @2 D2 t! |* j5 Q5 r
路透社的报道提到,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普莱斯的预算案几乎没有机会成为法律。他提出今后10年开支5.468万亿美元的预算案,声称废除医改法今后十年可节省开支2万亿美元。
/ F' P( A6 s" Z. N9 J5 R3 J( k" d. n+ q5 Q! w: X0 [3 _' l: v
普莱斯的预算案要在军费预算之外增加战争开支账户400亿美元。
/ j$ `# m3 P" j, i8 u: v6 ]
% J$ A4 ~8 _) m共和党的预算案同奥巴马的预算提议形成鲜明对比:奥巴马要求到2025年对富人加税1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和教育开支,同时维持4000亿到8000亿美元的赤字。; K y& e6 g9 x! H; R8 E' }' [1 r* x5 j
3 \' ^' }8 w- E5 d; E, g
民主党说,众议院共和党的预算案充满诡异,试图剪碎救助穷人、老人和工薪家庭的项目。(编译:王恒瑞) 5 A6 r% \ r. j8 g9 v& g
( Y+ q1 v- [8 t- \/ h8 D3 L. ^# W! |8 z% M.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