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已经看出问题了。# R# w( P# |+ T v3 E/ B
上述的几个考量因素之间是有矛盾的。
. g. F1 g4 U7 [8 E t3 z5 X8 F比如,一个产业如果在香港吸纳大量的劳动力,那它就必然背负上沉重的人力成本,导致竞争力下降" X. g* |+ b5 h: R0 p& T
还是前面那句话,这是两难的选择~( m; J+ U3 n# U* K6 D
不是要证明香港的产业转型不可能成功?2 }1 Q: b \+ J) j7 P/ e1 n9 c
而是要说,产业转型,无论在哪里都是要经过痛苦的调整、牺牲,承担相当的风险,在不同的因素间走钢丝的。
5 O) x# g4 d2 Q3 X: ]0 z$ g, L+ I% ]' X$ s
坐在家里就能日进斗金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
- g! j6 ?/ ]/ e未来的道路是需要魄力,需要牺牲,才有回报的。当然,以香港之前的有利条件,只要愿意下真功夫,能找的出路自然还是很多的。; Z3 K) @8 q H+ d Q2 o
% O1 p' A& Q" B$ l' M5 S! p比如,旅游业就是一个可选择的目标产业。
: U* L! O6 v" `% Q4 l香港毕竟是一个比出境游要廉价方便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也是少有的符合上述几个条件的产业之一。
! I5 I" N6 s1 d+ d2 c; z- S; A) K+ o( g
9 X: S m1 d5 m) m0 l* |7 c; @( W而香港人真正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对于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没有意识,没有这个心理准备。- A9 `0 h5 {% o
+ S, P) i# {+ Y9 i' V0 w从很多角度来看,不少香港人的心态甚至可以称得上——“不知死活”!) M3 M! F) A% U8 h
* }. {/ z: b/ J当然,许多香港人不会承认这一点?8 X# ^7 l9 q- _9 p
因为他们更喜欢将今天的停滞,全部归罪于特区政府。( T- D: d- ]2 b" o
声称香港之所以搞成今天的样子,就是因为特区政府比港英政府的水平差。
4 s9 L4 f/ }5 c, E. f
0 P8 Z0 I' o: P7 D6 Y% E# d这是很荒唐的~
. y y: x7 [' U; b, o特区政府事实上,和港英政府毫无区别,都是“殖民地政府”。4 Z8 b- X' x- N# S4 ^$ [
! Y1 C6 M0 ?& y8 y3 s; }) X& _! ]
/ i; z7 d7 K! i2 ?+ u回归前的港英政府是个确凿无疑的殖民地政府,没有决策权,只有执行权。
/ A# s3 d, P+ I# V- {8 N) J; c做决策是英国政府的事情,港英政府只考虑如何执行英国政府的决策。* o; Q1 F l9 R* K; ~) a. I
在香港回归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香港社会的稳定,中国政府承诺,香港现有政治制度五十年不变。这意味着,香港特区政府和港英政府一样,仍然只是一个殖民地政府。
7 V* I% f0 w- e2 n
2 T3 H4 Q* w3 z5 {! H3 f+ R7 }6 [5 ?) ?# c基于各方面因素考虑,中国政府从未大幅调整香港特区政府的架构和工作模式,赋予其决策的能力。+ y% ]# @3 g# ~: C3 t3 X( ~1 [
那么,是谁来替香港做决策呢?
" _! {3 O7 G3 O# v/ `是中国政府么?
- b) M5 i7 ?8 Y我们只要回想另一句承诺就明白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6 E* d8 H% s, u9 K: C
中国政府除了在少数基本问题上保持发言权,以此体现主权之外,在大多数具体的政策问题上并不愿插手香港内部事务。9 Y! \9 a3 k1 k2 j( m! f
5 s& i9 w3 K8 o( `" e4 n" @
/ e. j2 j, K7 b& @$ s8 A所以这就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问题,它是一个殖民地政府,上面却没有了宗主国?
1 f* K2 a; ~7 w5 O. f1 l4 ?* V它无条件保留了英国人留下的施政纲领,没有能力根据经济形势变动予以调整,就像一辆卸掉了方向盘的汽车。
% i: y7 W; ^$ L& M: Y G" ~所以自然是磕磕碰碰,越走越艰难
. ]& x" _4 R) S2 X5 _5 X( c+ s* S" |) m, E
要理解香港特区政府的这一缺陷?; U3 Z; y; H) N5 L* Q9 p F! ^
我们可以考察一下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的反应。. b( |. e1 T# M/ G
同事对比98年香港金融危机时香港政府的反应。& T7 H4 f$ Z. ]" e' T F! F
7 l7 K5 j1 V. M& Y# l& `! s; c08年华尔街搞出危机的时候?
) m$ x7 |5 {' O* `0 ^& ]美国政府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之前一直高调宣传的“政府不干预市场”的口号。
+ z8 ^! d& s) O7 Q为了避免通货紧缩风险和全面的经济崩溃,美国政府立刻插手干预市场。
% `6 C0 N3 w$ h反正干预市场也罢,不干预市场也罢,都是政策选择而已。# B, P5 `8 H9 Z4 R/ F; L
对于美国政府,这不过是一张纸上写什么字的事儿。
; ? c5 P6 l; y9 h% [现在改几个字也没什么,毫无心理压力。
) q9 W; x7 W3 ?/ c
0 y5 c( r- |: U3 F" G5 @ 8 j* L6 G; T9 w: H
可是香港政府在98年的救市决策就艰难的多了。5 L' r, w9 I7 }2 p- q: J" D
当时主管金融政策的,正是后来的特区行政长官***。
( N! L9 [, ~8 i0 A( M他自己事后回忆说,他觉得政府干预市场违背了香港政府以往不干预市场经济的施政理念,他感到背弃了自己的理想,以致于在宣布救市决策的前一天晚上在家抱头痛哭。
5 ~% n) T _& g0 z8 J6 i
8 y6 w" b( S1 B1 A***的心态就是一个典型的殖民地官员的心态。
4 k# }( w! t8 p: Z- w/ x* {他从未掌握决策权,只能把上级政府,也就是以往的英国政府布置的政策当圣旨来遵循、来信奉。
! b" _. Z7 _0 D+ _7 Z8 ?1 S3 C如果英国政府命令改变这个政策,他什么话也不会说。
) c( |0 [ g: u; i" x; u3 S/ G可要他自己违背这个政策,那就跟要他的命一样
$ L7 ^% |8 D& y( |$ D! u% T& j* h- e& |
从这个角度上讲,索罗斯当年攻击香港的手段是很失策的。* i- X9 N- l' V
他太急躁了,给香港特区政府施加了太大、太直接的压力,以致于这个茫然的殖民地政府都认识到需要做点什么来自我保护。9 L1 `( y% T' e
, |4 v F* y# a+ p9 i
如果他能够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来炮制香港?3 O9 N9 J* M$ \7 E# m7 A
那香港特区政府或许真未必有这个自卫的意识呢........./ f. z7 e7 `0 o, N% y5 L
% s9 v9 u3 X2 f( O8 r4 P
K3 y% Q. u/ f
这方面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港币的汇率问题。3 T- h: h8 J7 n, A1 b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根据英国人的决策,港币汇率盯紧美元汇率。5 `1 @, p7 D% E" R, ], |! o4 S
香港回归后这个政策依然连续。实际上,不止一位香港金融官员退休后反思,认为应该适当调整汇率,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可就是没有一个金融官员能在任上做这个决策,所以今天的港币汇率依然盯紧美元,仅在小范围内允许轻微浮动。
( ?9 Z% E+ ]9 c7 G, x7 ?8 l; e
0 G# e$ `; p, G; n# j/ J& t0 O* r
9 }9 @3 @6 b; `' H* t; b2 b. @当然,要说特区政府的政策完全没有变动,这也不确切。
" J6 u; @; b+ |+ M1 l4 g实际上,香港就像一辆没有方向盘的汽车,轮子转向什么方向,完全取决于轮子压过什么样的坑而这个坑,就是香港的民意。% u; ?; P+ j0 l" z. l
& E& H3 H! L$ D9 x- |
只不过,民意如同小孩子的脸,一日三变。9 g9 J+ M* `, j: E% {* B5 b! C
没有一个稳定的决策方向,盲从民意的结果就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X: N" r, |2 }1 s
7 V7 A* n1 c3 P6 r9 t; }
' y) U+ @. Z# i1 g+ Z# r& W0 t9 g5 \比如十多年前的庄丰源案:这是内地产妇赴港生子,然后援引基本法规定,要求给孩子授予香港特区居民身份的滥觞。" ]( r* C8 o( x: i0 r& s
8 E/ O! e' L: X6 y! L当时,中国全国人大就给香港法院建议,提醒他们此例不可开,否则后患无穷!!
6 Y( W7 G( z% Q. T: O4 \1 K可是这个建议被公之于众后?. l6 F: }3 m+ R1 F2 I+ ^
引发香港舆论强烈反弹,认为这是中国政府试图操纵香港法律?
2 Q$ S9 O* Q# \" @9 g0 h3 q1 U2 g8 [
0 n7 w- K2 @4 E$ C7 ^
/ ?! r& e0 a& ?5 v+ S
香港最高法院顺应民意,裁定产妇要求合法。
1 z( v& Z7 f! }+ _* y十多年后,香港大小医院几乎被大陆产妇挤爆,香港民众苦不堪言,香港法院只好修改司法解释,不再允许赴港产妇的新生儿获得特区居民身份。
+ B; t2 a& ?7 y- s, p/ X C: N T. P* ~0 G2 i) M* w3 b7 x$ f1 o
) r+ r. x0 X' ]3 Q5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 I* p2 d' s- [7 \, s% L8 ]1 V" G! D" h: J- F
) E2 Z! {+ j. f9 W5 S
最近的奶粉案例,香港政府再次出现类似的行为。( }3 `5 D2 H8 t- i! D! V) V" k
三月初,香港民意强烈反对内地游客强购奶粉,香港政府于是下令无限期禁止游客携带大量奶粉出关。违规者将被课以高额罚款,并没收所带奶粉。+ e) ^8 i. ]5 y( C7 W
" s( O* U. Y7 H
禁令一出,香港大小商店奶粉立刻滞销。
9 W5 h! `( x9 ^8 Z5 y/ T一个月之后,香港政府改口说禁令颁布一年后要重新检讨。
/ L' j6 U D5 Z4 r6 C% w然后到了五月初,再次改口说半年之后重新考虑禁令问题。
' c' D9 V- N6 w( H) _而据赴港游客反映,香港海关现在对携带奶粉的查禁已经形同虚设
2 y" E8 S8 o$ e' H香港主流舆论喜欢批判说,香港今日的经济不景气是因为香港特区政府不遵循民意?
& T+ [( x3 \. ~; Z" D; b3 B这简直笑死人了
) A* W g, v! {( R. X8 l# p! }; E+ h, }3 n
8 u# r3 w" `6 Y1 F" m* {0 @3 Y$ V从以上的诸多案例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
* _7 f8 E6 M" u, _
* u% [' Z$ m% S! P! m9 a第一,香港繁荣与否与香港民意无关!5 @5 a, ]+ q" k* u9 D1 ~6 [: |; R
港英政府时期何曾在乎过香港民意?# |9 k4 d- z" M4 J: J
香港繁荣,和中国大陆的发展状况倒可以说息息相关。
# |" O0 K+ O# _: x
& P( ]6 s* d% c7 R h' k1 w8 a0 G ; O/ d' ]0 ]& ?) d7 C
# G8 H( E8 i }; z第二,香港特区政府不是不遵民意,而是“盲从民意”!
4 r, k/ [; s4 ?' R如同蒙着眼睛的毛驴,绕着“民意”这个磨盘打转& M% b+ b( L, A9 a
第三,正是因为特区政府盲从民意?+ }/ e/ J( S6 G
才导致重要的决策方向被建制派把持,墨守成规、无力改革,无谓的琐事上却被泛民派绑架,朝令夕改、庸人自扰。
+ m* k+ X4 f# S' P5 r" A, K; P2 ~香港居民则被这两派政客演戏逗的哭哭笑笑,不知所措。& {7 i7 T* F( i# y+ ?
那么,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是否可以扭转这个趋势、带动香港经济成功转型呢?8 [( d: s! j5 F0 U1 N& ] ?3 P+ L
对此,很不乐观。
4 }/ Z: p+ i( C1 m2 @2 G( Q
% L7 ?1 v- B% J" D+ k香港舆论,对于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怀有极大的抵触!
* @6 x: K, l; l) W1 j1 M A对内地普通游客横挑鼻子竖挑眼,归根结底是优越感在作怪。7 r( P/ G) i6 t$ C
* \+ b6 k4 {; }8 k( ^
典型案例就是“地铁上能不能吃东西”的问题?- z) w- H* G9 F# q
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东西,引发同车香港人不满,最后演变成内地游客和香港人的对骂,然后又变成了“游客素质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的大讨论。
5 N* m. h1 E! F8 o- ]( m
7 j0 Q Z5 f F, t5 P; P可几乎就在那同时,有人见到西方游客在香港地铁上吃喝,同车香港人却是一片沉默
4 G! s5 h# {- t/ t; j) U- J: }( x: g' V: l
1 I( _& B8 A5 K& m ?
香港舆论对于中国政府介入香港事务怀有极大的抵触!
6 t, z1 p7 o1 q) u' n- ^对内地普通游客横挑鼻子竖挑眼,归根结底是优越感在作怪。- \5 ~* g% {+ T/ [
* q. a3 j$ L7 t) @* }
) B6 g9 M5 s1 S9 I所以,什么素质问题、公德问题、乃至法律规定问题,都是表面问题。
9 Z7 x. k1 ]9 q6 x4 `: T u+ F7 w实质是香港人面对内地人时的优越感问题!
0 q; c* J3 v2 K6 z2 c9 @; Z4 h `. {2 ?/ V% `
——“我们是富裕先进开化的上等人,你们是贫穷愚昧闭塞的下等人。我们怎么能对你们委曲求全?当然应该是你们曲意迎合我们才是3 g. W q& y$ Q w0 \$ L7 Z
香港人只要还有这个心态?/ m) I! S( Q3 a6 x8 N& J1 u
中国政府任何试图介入香港内部事务的行动都只会招来更强烈的反弹。
; s5 E! M5 D; |- s1 ^* N& g+ F, X" @- E$ K, I
健康的、可持续的改革,必须建立在理性的政治博弈基础之上。$ [ \+ R0 l/ T# {5 {( X0 d8 z3 R
现在博弈的一方完全没有理性决策的能力,改革从何谈起?0 d6 G- _& \( @# v+ M5 m4 ]
要想改变这个心态,香港的经济状况至少要跌落到明显低于中国大陆沿海城市以下才可能。
' ~- |$ ^% f9 Z% C非如此,不足以打破香港人心中的优越感。
2 v' r+ R+ H, h9 M a; N$ Y& c9 }; \2 Z2 J# r! D; _
- G4 R( J2 P }9 [这就是委员说香港的未来一片渺茫的原因。' O" O0 |; B+ U- @! y/ O
改革的前途是有的,但香港人自己没有能力走这条路,也不接受中国政府带路。8 }. z# d7 ` B! P' M2 ?. k" t
这是个死结' [/ f& m) U" T3 Q8 C3 b8 h) G-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