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经济学家 《中国的金融外交:有钱但心急》的文章称,中国被视为委内瑞拉、阿根廷和俄罗斯的可能救世主,3国的最后贷款方,当别国都走开后唯一仍保持资金的银行家。这是中国非凡增长的见证,但也为其国际贷款蒙上阴影。
/ W9 d6 @4 h- ?" h1 ` 过去5年来,无论出于政治或经济原因,中国一直在大幅扩大其全球贷款规模,还与近30个国家达成货币互换协议。与此同时,北京带头设立多个意在挑战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金融机构。此举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旧机构中鲜有话语权不无关系。随着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经济体,这种时代错误变得愈加刺眼。
: G2 b8 ]. q3 Q$ v7 a/ o) {- [) h; K, O
北京并未坐等。先后与其他“金砖国家”筹建新开发银行、带头创建亚投行、宣布设立丝路基金……中国绘制出成为全球备选银行家的路线图。/ }9 L8 d, q o/ n A% h
; n; I, u# `% z6 ]8 c
! G* K, W4 R, `9 a5 U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5 |3 ^7 q. A _1 G! F' \
' F8 l4 a# I; i5 [6 F 问题是,中国将成为何种类型的银行家。诚然,中国提供的货币互换协议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但专家认为,对急需流动性资金的国家而言,这更像“稻草”而非“生命线”。且作为最后贷款方,北京的指导原则是重商主义,“在商言商”。但现实并非这么简单。对委俄阿3国的支持具有风险,含有逆向元素:中国正与遭其他国家“绕行”的国家打交道。当贸易协议演变为金融支持时,就更易遭受损失。+ e, c1 D3 o: f$ f0 e1 H1 N; f% p- H
z( {9 m1 A' F; n% w c
更令人忧虑的是,在中国“隐士”般的银行体系尚未做好准备前,人民币雄心就已促使中国放宽资本限制。即便是长期敦促中国加快金融改革的IMF也告诫北京要更谨慎。近年来,从中国流出的不明资本稳步增加,去年第三季度高达630亿美元。$ ^/ e" u* I" Q* l4 @( J: G
3 G( ?. W8 M% R. O8 @+ { 北京似乎正从自身错误中吸取经验。2013年中国国开行对外贷款增幅从2009年至2011年的每年近50%降至仅略超10%。在油价暴跌前,该行就在向委贷款问题上表现得更谨慎,尽可能只为特定项目融资。换言之,它变得有些像世行。! _7 U5 o) y. W" B y
4 P( u( S) }) z6 |% x$ r
中国官员甚至已咨询不同开发银行并希望向其学习。这表明,中国并非是在寻求推翻而是正尽力融入既有秩序
: S- c. K' t; F Y; r
; g8 y6 Q6 S M8 F(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