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加拿大技术移民] 加拿大移民新政策计划赶不上变化 贵而不实用

[复制链接]
琪步莎 发表于 2014-12-15 08: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加拿大联邦政府收紧移民法例,对申请人的要求不断提到更高。今年6月立法的《加强加拿大公民法》(Strengthening Canadian Citizenship Act),更是首次把1977年以来实施的《加拿大公民法》(Citizenship Act)作出全面修订改革,大幅收紧入籍规定。

以下是几项主要的改革:申请入籍者必须于过去六年,在本国居住四年。提高移民申请人的语言能力要求,对英语国家(如英国、澳洲、新西兰)的移民有利,却对新兴经济国家(如中国、印度、俄国、巴西)的移民不利。重启动赞助父母及祖父母计划(Parent and grandparent sponsorship program),但申请名额只有5,000份,门槛亦大为提高。举例来说,四人家庭的薪金要求,由$42,065增至$54,684,且要求过去叁年都必须达标,及需呈交报税单为证。赞助人要无条件承诺,为亲人提供经济支持及基本需求20年,就算他日出现财政恶化、迁居他省等转变,也不会取消承诺。

新政策背后......



移民新例公佈,在华人社区激起千层巨浪。这个突变,令不少人的家庭团聚梦碎,令不少人要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作出是去、是留的抉择;也叫一些家庭暗自欢喜,因为出国留学已不再是难事,父母过来探亲就更容易......让我们来看看那些深被新移民政策影响的家庭背后的故事。



计划赶不上变化

对移民加拿大一事,秦正林夫妇曾做出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完美和适合的计划,并且已实行至最后阶段-2010年收到签证后,一家四口迅即来加,赶在9月份为孩子们找到学校,并在校区附近找到房子,签下一年合约。秦先生说:「经过商量后决定,让太太辞去塬职,留在这边照顾孩子,而我则向单位申请停薪留职一年。」身为一间大型集团的中层主管,又未届煺休之年,所以他希望保留国内的工作,以维持家庭开支;恰好公司正想开展加拿大业务,于是他乘势而上,向上司自动请缨,提出条件:在未来几年中加两地走,在加拿大的时间愿意无偿为公司做市场调查、搭线......代价是要保留公司的职位。为此,他做了很多额外的工夫、付出了很多精力和金钱,目的只是不想放弃国内的优差,同时又能保留加拿大身份,以便一家人团聚。一年后,秦先生独自回国了;往后几年间,他多次两地奔走,妻儿则在暑假回国探望他。眼见申请加拿大公民在望,不料,政府却在此时公佈新的移民政策,他蒙住了-公司的加拿大业务已经开展,不用他再穿梭两地,可是按照新规定,现在他需要在加国多住一年才达到申请公民资格。他为难地说:「现在,要不就是妻子放弃加拿大籍回国,要不就是我放弃国内的工作来加。幸好两个孩子都能独立了,否则,还真没路可走。」



家庭的团聚梦碎

家庭团聚门槛大大提高,林立夫妇的家庭团聚梦破碎了!去年,双胞胎女儿出生后,林立的父母申请来加探亲,一住下来,两老就爱上了这个地方,林立夫妇便打算担保父母团聚移民。可林太太正在休产假,家庭收入不够,本打算等她放完产假上班一年后,夫妇两人的收入就能达到要求,届时再着手申请。想不到,新移民政策瞬间公佈并实行,家庭团聚门槛提高了30%。依照新例,一个八口之家的年收入要$85,000才达到要求,按照他们目前的薪金水平,未来5年都不可能跃升到这水平,再加上6年、甚至更长的轮候期......家庭团聚,看来已是不可能实现的梦。



取捨两难的抉择

阿雯一家同样被新移民政策打个措手不及。他们几兄妹是随父母投资移民过来的。登陆后,父母回国继续做生意,子女们则留在这边读书。依据新政策,塬本是申请人的阿雯父母,除非即时放下一切过来长住,否则很快就会失去加拿大身份。阿雯深为父母抱不平:「最小的弟弟在移民时已超过18岁,除了读书外,我们一家没享用过加拿大福利,反而资金付出不少。父母不想一家人分开,本来打算再过两年就结束生意过来。现在,计划被全盘打破,并要在四个月内作出是去是留这个艰难的决定。」

海娜也为父母的居留苦恼不已:早年赶上家庭团聚的尾班车,她担保父母移民过来。可是,不到一年,父母就嚷着不适应,回去了;今年年底他们的枫叶卡就要过期了,但他们还是不愿意过来。现在父母才刚过70,身体尚算健壮,各方面能够自理,两老自个儿生活没甚么问题。可是再过几年,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怎么办?他们老是说,没问题,到时候再打算。按照新例,若这次他们放弃了身份,以后想再申请,几乎是不可能,除非移民政策又变。


保费高而不实用

新例之前,探亲之门大开,黄以文曾为父母轻而易举地拿到了10年多次出入签证兴奋不已。「本来以为申请家庭团聚无望,这也是另一形式上的团聚。不料,年老体弱的妈妈可能因为水土不服,以致近半年小毛病不断。由于是探亲身份,很难找到家庭医生,通常只能到家附近的诊所(walk in clinic)求医,而每次看病之前,都先要打电话到保险公司备案,看完后又要再去电申请继续看病的机会,非常麻烦。连着看了几次病,医生也不耐烦地说,『你要给她找个家庭医生,这种诊所只是方便一时之需的病人。』」黄以文无奈地说,长者的保险费相当高,年龄越大、保费越高;父母俩一天的保费已要20多元,他们住了10个月,保费差不多7000元。可付了那么多钱,连一般小病都看不了,到后来乾脆不报保险。黄妈妈看到这种情形,很不开心,吵着要回去。黄以文说:「后来有朋友说,探亲还是尽量少看病,因为同样的病保险公司只受理一次。这一说法,我没向保险公司求证,因为两老已带着失望的心回国了。对那些处于与我一样处境的家庭来说,探亲之门虽然大开,但只是纸上画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机票qda 发表于 2015-1-2 14: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4-6-4 08:16 , Processed in 0.0211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