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大佬们言论间很有点唇枪舌剑的味道,我这里趁这个机会说说自己对各位大佬的观感,不权威很主观,但确实可以算做普通人视角下的一种风评。5 h7 O: U: w1 t
5 c- u+ F/ } u
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
1 X8 O( I, I3 m! F2 q/ w- J( Z- ?& d) G; E! S: C e
如果说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关键的特征,那也许可以讲这是个属于英雄的时代。* z1 L w, V8 K$ f( H; u
, H* M" x# H, e) a- l
互联网带来了两个根本的改变,一个是智力权重在上升,一个是使变化速度在加快。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就一定会导致群雄并起,拼杀不断。
4 y1 H3 |( g, N L# M$ S, D5 |- o0 N/ ^& G/ x" u7 h
宏观来看,科技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变化会不停衍生出新的空白区域,这种空白区域事实上就是机会,谁能抓住谁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与此同时这种空白区域消亡与产生的速度正在加快,想捕捉到这种空白区域最关键的是人而不是资本、资源和背景,这必然会导致这是一个属于英雄人物的时代,英雄人物拥有更好的智力资本,进而就拥有更好的捕捉机会的可能性。这与传统行业完全不同,传统行业更像一种官僚体制,资历等因素影响更大,从CEO的年纪上就可以看出这种差别。
) A9 J9 j' R" R. g
+ G6 C3 P0 S' s+ k& p 所以可以想见,互联网的江湖必然会总是处在一个群雄并起的状态。人们不能像以前一样沙场争雄,于是就纷纷在商业世界里扩展自己的版图。有时候看各种竞争故事,感觉其拼杀之惨烈一点也不比沙场争雄差。/ m$ X4 B5 G1 D/ j) w
( u9 o0 D$ r1 H n/ E
“格”的含义: a4 ?# w3 W$ ^# a' T, ~
2 l$ \! p0 u' {1 Y8 v6 n7 ~$ T 一个人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是需要一种内在的格局的。这种格局在事业小的时候体现的不明显,那时候细节决定成败,具体事务的处理反倒比所谓格局重要,但当事业膨胀到一定程度,CEO的格局将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点在公司创始人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极端来讲一个总是想打工赚点钱的人其实是驾驭不了大佬们那种事业的。3 L3 @! l) P4 b) }; w4 `9 e" ]
, J4 }$ @) {6 Q& y 对格局这事写的最好玩的是三国演义里的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事不知历史上有没有,但写的实在精彩。那个时代似乎有这风气,先有月旦评出来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来则是《世说新语》里的种种故事。/ R& D8 J/ T2 P A: T! e, }2 Z+ \
+ c9 B9 ~: x+ t- A$ O8 V f 青梅煮酒论英雄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它的评价标准和家室背景、事业大小无关,比如曹操对袁术的评价是“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对刘璋的评价是“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这些人都是一方豪强,但在曹操的眼里都不算人物,他的标准是“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简单来讲就是你既要有够牛的志向也要实际操作的手段。0 d4 ~. {7 O5 J* D4 j! @: p
# l7 F$ Q) e) r; ^) S0 t 落回到互联网的大佬上,那说的就是首先你要有锐意进取之精神,否则就真是冢中枯骨了。毕竟大佬们不缺钱,还是很容易逍遥过日子的,可一旦如此不进则退,离船毁人亡并不遥远。其次则是集众的能力,当然如果都走爆品战略,那你有乔布斯那种打造产品的能力也行。集众则与文化打造相关,这点上基业长青里说的观点仍然是对的:; N# m, ]2 N6 C$ F3 G( _2 K0 |
1 ?4 ` q5 j' c4 ^" n; Q* c" Y( L
“要想事业长存,CEO可以表现各异,或张扬或沉静,但你必须打造一种文化,所谓造钟不是报时,保持核心刺激进步,教派般的文化都与此有关。”这很有点时间洪流之下,一切有形之物都将损毁,唯有精神方能与世长存的味道。这点从企业之外也可以获得佐证,很多宗教绵延持续数千年,但它往往只拯救精神,在物质上反倒是颇多索取。0 A3 ?, }* {9 G/ J
) I5 j5 B2 @/ [; }" K$ f
不管怎么样,集众其实是评价够不够牛的一个很关键的维度:你能否真的打造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表现可以很现实,就是很多杰出的人确实愿意在这种文化之下共同谋一番事业。+ }6 W/ v+ n$ B. h: x
. X) _. t0 L6 I: W8 P J! u
利益分配也是个问题,但我相信在比较高的层面上它不是主要问题。 Q$ Z/ P! |+ `3 g4 S; b, J( O
( E: B3 s+ b; E 英雄们的座次
# Q. F4 j) D8 l( r
/ s9 a2 }' {% L/ U8 S 按照上面这两个维度可以对大佬们进行一点筛选,最终从我的视角来看,国内大佬里第一方阵内是雷军、马化腾和马云,其他人则逊于这三人,有的甚至可以排在冢中枯骨一类,虽然仍有声势,但离败亡恐怕时日无多。在第一方阵里志向与集众是不用特别说的,否则根本就不会排在这里,说说具体实操上的差异。7 @2 ^+ z! V& n1 \; Z% r5 u2 I
0 O1 @ P C; V0 P( P' g0 M2 U 如果全球投票选最牛的CEO,我估计很可能乔布斯会当选,绝对会超过比尔盖茨。因为乔布斯开创了一个领域。前面我们曾经提到科技和人们心态变化总是会带来一些空白区域,谁占领了这种空白区域谁就抢到了机会。而按照对空白区域的占领方式上,又可以分为三个类别,最牛的一类是基于现有的形式创造出一块新的区域来,一种则是及早的认识这种空白区域并把握它,另一种则是在大家都认识到了之后,从红海之中硬生生杀出来。乔布斯之所以让大家印象深刻,实在是因为他创造的成分更大,我比较相信如果没有比尔盖茨一定也会有其他类似Windows的操作系统,但没有乔布斯恐怕就不会有iPod,iPhone。
' W( [( j+ y+ J$ R
( T+ M0 K; a8 O8 q4 c 雷军之所以排在第一方阵原因与此类似。& ~! f, m5 l+ f6 f
# A) G( |- C8 d$ g4 O8 P6 j
我总怀疑如果没有雷军恐怕不会有小米这种玩法,这是很罕见的第一个地方。阿里虽然说自己的模式很特别,但总还有迹可循,但小米是硬生生创造了一种模式出来,是一种很厉害的创新。有人喜欢拿小米和苹果比,但其实这误解很大,苹果模式是纯粹的单点极致,简单讲就是做很牛很牛的产品,拿乔布斯传里的话说这叫人文与科技的交汇处,但小米不是的,虽然也爆品,但从MIUI的参与感再到小米红米这玩法与苹果是天差地别。小米身上聚集了很多标签,比如三年100亿美元,粉丝、互联网思维、参与感、饥饿营销等等。如果跳出具体个案的是非,就可以发现能不停出这些招数的企业一定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企业,只有在企业里形成了某种特别的场,才可能持续不断的有各种创新。而能够带领大家形成这种场的人,必然是心胸、志向、集众上做的很好的人。) d* f" t: \) O* U, s. J* _
) P1 z' n0 D" M/ _- E 马化腾比较厉害的地方可以体现在微信上。我在其它文章里曾经提到过,我们谈微信的时候更容易聚焦到张小龙打造产品的功力,往往容易忽视马化腾张小龙才是打造微信的组合。从公开报道来看,当时腾讯内部是有很多团队同时在开发移动IM的,而这种投入很可能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才是真的互联网,腾讯必须在移动互联网的IM上占有统治地位”的假设,在这种假设下马化腾又有所谓的灰度理论,所以才有多支团队同时并进。如果没有马化腾这类的顶层设计,我想更多公司更可能是在移动版QQ上做微创新,进一步掉入创新者的窘境。灰度理论这东西说的话,谁都会说,真敢做并能做出成绩就难了。从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上来看,雷军动手最早,其次就是马化腾,但至少在IM上马化腾后发先至,微信战败米聊。
- p- }6 _+ Q* @, u( r! n% b1 c V4 \7 {& A! n6 z$ b
单纯从关注度上看也许马云是互联网大佬中关注度最高的,从马云各种演讲来看,其思维是有一定的深度的。马云最厉害的地方应该是集众和演讲能力,不像雷军、马化腾都是程序员出身,算是可以从内往外深度挖掘这个行业。马云不懂技术,但能让企业把技术做的很牛,领先去做阿里云这样的平台足以体现出其能集众的特色。当然这也是马云的问题,马云自身对产品和科技终究是有点隔膜,来往是个比较明显的例子。马云这里必须要提下的是支付宝事件以及轰轰烈烈的退休,这样的事情终究能折射出来一些问题。不是说别人没有问题,从道德家的眼里看大家都是应该绑在耻辱柱上,哪里有什么英雄人物,所以单做道德审判没有意义,而是说不能超过某种底线。退休这种事情你可以不做,也没人说什么,大张旗鼓宣扬之后不身体力行,总是让人觉得奇怪,我怀疑是什么事情被误判了。
! U' T" @7 S D* u: J4 S' a( g; h6 C3 D0 O
其他人没排在第一方阵多是因为有明显的问题。
3 o/ Z! V7 N- q1 i8 m! R4 X% F7 Q1 p
有人专门剑走偏锋,这类做法虽然能成一番事业,但就像阴谋有用,但不能争胜沙场一样,终究格局有限。韩非子有所谓:行邪僻,则身夭死;动弃理,则无成功。用在这类企业身上也还合适。
# {6 D) E6 T0 J; e
* h2 R1 w7 }$ N' b' ?6 { 有人则在集众上问题明显,试图在互联网江湖里打造一种官僚式机构。从结果上来看每出一个产品都很像诺基亚当年出的每一款手机,能用,但说不出来那里好。
: E! y, _& G+ s5 B+ c6 Y6 S8 C+ ^4 N% O
+ k8 [* O' ^: q* [: u 有人则失去了锐意进取的精神,被动的被趋势带着跑,很像曹操说的冢中枯骨。# [# g. g0 W: R5 U$ ^7 i- U3 Q
& g1 G* [& G+ M2 m( F- i* w( D& U 有人则陷于红海之中,迟迟未见出奇制胜,似乎也不太知道接下来应该干些什么,处于盲动之中。
0 N8 q3 |. V, `* _+ N" A. T
" i) |$ `4 {0 m: A- @ 结束语8 I- ~& A8 R$ t, U0 Q% E
) D6 \, h' L, m- _% x 这类对人物风评一定是非常主观的,我这里更是不严密也不全面。相信每个人心里也都有一份自己的名单。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V众投上发了一个问题叫:互联网大佬们,如果要选出最NB的前三个,你觉得是谁? 我惊讶的发现还是好几个人和我感觉类似的。这类事一定会引起一点争议,但我比较相信,只要还有一种内在逻辑,即使争议,也还是正面意义更大些8 G& V$ f8 B+ I- @* F
& a+ I# P( s0 n3 K |